
水井广场是洛带客家人崇尚水文化的集中体现

古镇门楼上的一端刻着“甑子场”三个大字,因为“甑子场”是洛带古镇的原名。
来成都,如果城市里面逛腻了,想去周边走走,又只有一天半天的时间,可以考虑去洛带古镇。洛带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个古镇了。
洛带,是“落带”的谐音。洛带古镇,即“落带古镇”。在古镇门楼上的一端刻着“甑子场”三个大字,而牌坊上则刻着“落带古镇”。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甑子场”是洛带古镇的原名,“甑子场”前有个八角井,据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游玩甑子场,不慎将手中玉带滑落井中,刘禅急令太监淘井捞带,不料一淘井便风雨大作,一停止便风平浪静,再一淘又风雨大作,无法将玉带捞起,从此甑子场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处处体现完整的客家文化
早年,客家人因战乱、天灾等原因从中原迁居沿海。沿海雨水充沛,物产富饶,客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说客家人因此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
沿海客家人气较旺,而四川连年战乱、饥荒、瘟疫,几乎成为无人之地。清朝时期,客家人被迫大批移往四川。前期来洛带的客家移民备受干旱煎熬,后得知关于刘禅“落带”八角井的故事,认为八角井是东海的海眼,受此启发,客家人将老祖宗的舞水龙配合以淘井祈雨,甚是灵验。此后,每年端午节,洛带客家人均以舞水龙感谢上苍风调雨顺,(元宵节则舞彩龙、火龙),并庆贺丰年。舞火龙和水龙遂成为洛带客家独特的文化习俗。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