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水北调 37家文物单位会战河南抢救"千年历史"
来源:河南报业网 日期:2006-4-22

核心提示南水北调中线水利工程在我省境内的工程已于4月15日正式开工,继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之后全国最大的文物保护抢救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也随之全面启动。昨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5年度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发布会暨2006年度保护项目签字仪式在郑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古建保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等37家文物考古发掘研究单位今年将会战河南,以手铲、毛刷为“武器”,“战斗”在河南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
2005
11处遗址“丰满”数千年历史
在河南省文物局的组织协调下,经过各考古发掘工作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去年先期开工的荥阳市薛村遗址、娘娘寨遗址,温县陈家沟遗址,新乡老道井墓地,鹤壁刘庄遗址,安阳郭里墓地、黄张遗址、固岸墓地,汤阴河遗址,方城平高台遗址,淅川阎杆岭墓地等11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发掘实际面积达4.41万平方米,超额1.6万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收获。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介绍说,这些遗址时间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此次发掘的11个文物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先商、商、西周、战国、汉、北朝、唐、宋等历史时期,时间延续数千年,既有遗址、城址,也有规模较大的墓群,遗迹十分丰富。其中,荥阳娘娘寨遗址发现西周战国时期城墙和护城壕沟、战国时期陶灶、水井和蓄水设施等,使我们复原当时人们物质生活场景的愿望基本能够实现。荥阳薛村遗址还发现三条夏商之际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地堑,使我们对当时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状况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安阳郭里墓地精美的砖雕宋墓,为我们研究当时人们丧葬礼仪等习俗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这些遗址、墓地内出土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出土了大量各类文物,其中珍贵文物约2000件,种类有铜器、银器、铁器、瓷器、玉器、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等,此外还发现有铜镜、铜剑、印章、铜钱、铜饰品、绿松石串饰、陶质人物俑和猪、狗、羊等动物俑,铁剑、卜骨、买地券和马骨架、鹿骨架、猪骨架、带有“阳”字的宝相莲花纹瓦当等。其中,鹤壁刘庄遗址出土的一件先商时期齿刃石钺,制作十分精美,令人叹服,应为权力或地位的象征。固岸墓地一座保存完好的北齐墓葬中发现的人物俑、镇墓兽还有动物俑,均制作精致,形象逼真,表情丰富,陶俑和镇墓兽均通体施以彩绘,使其更具观赏性和震撼力。 分页:[1] [2]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