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5年20亿,福州欲重现三坊七巷似锦繁华?
来源:福建工商时报  日期:2006-3-17

    年市政府将投入1亿元资金保护三坊七巷。据悉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有关部门正着手编制《“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规划》。而且,在“十一五”期间,福州拟投资20亿元修复保护和开发三坊七巷。

    这一消息的意义,正如福州市知名作家唐希先生所感言:“此次福州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保护三坊七巷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将改造旧城的包袱变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财富,是经济与文化的较量当中文化的一次胜利。”

    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因素,作为“全国唯一坊巷格局的古民居建筑群”三坊七巷已变得破旧不堪,大量的古建文物不断遭到破坏,不少珍藏甚至相继流失。再加上1993年5月,福州市政府与福建闽长置业有限公司签约,将三坊七巷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该公司用于房地产开发。由于开发商接下来的设计方案中,三坊七巷将不复存在,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岌岌可危。而后,通过政府部门与福建闽长置业公司多年积极主动的对话,日前双方终止了三坊七巷保护改造项目合同,政府收回了三坊七巷土地使用权。

    如今,三坊七巷将何去何从,这一城市文化精髓的命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少专家学者和媒体则争相呼吁早日落实对三坊七巷的保护,但是因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欠缺,保护进度总是举步维艰。

    5年20亿,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大手笔的投入,使三坊七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那么,政府怎么规划保护利用的蓝图?怎么切实保护三坊七巷这一古民居建筑群?怎么彰显其文物价值、福州本土文化标本意义?怎么在保护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其商业价值?资金投入上,能否允许民间资本的介入?三坊七巷如何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基层干部和部分专家学者。

    基础设施建设是保护坊巷的前提

    在对三坊七巷的实地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如何降低坊巷人口密度和搞好基础设施是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目前,三坊七巷居住人口达到1.5万人,人口密度为3.7万人/平方公里,已超负荷运转。当前三坊七巷的基础设施相当滞后:违章搭建现象严重,地下排水系统功能差,水电设备不健全。

    某文史专家建议,可以将目前启动的一个亿资金划拨部分出来,用于安置迁出的群众;另外,基础设施建设,是保护坊巷的前提,也是今后利用民间资金对三坊七巷进行开发的硬件条件。

    文物保护: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目前三坊七巷的保护工作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在市政府统筹安排下,房管部门、文物部门、规划部门、旅游部门和街道等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具体包括拆迁调查摸底、文物普查分类;另外,规划部门正在进行初步的整体规划。文物部门有关人士认为,随着资金的进一步到位,保护工作将逐步展开;此外,在规划保护的过程中,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修缮力度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以不触动和改变建筑的原结构为准。

    记者还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修复三坊七巷水榭戏台的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毕,施工队伍即将进驻,倘若修缮工作顺利,可望于今年“十一”期间与广大市民见面。

    保护坊巷,法制是保障

    一位多年致力于三坊七巷保护工作的民俗专家强调,保护三坊七巷是社会公益行为,在保护的过程中要求保护者和决策者应当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与管理,在今后的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法律的要求。

    福州市于10年前获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时,就已经出台相关的法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其中就涉及到关于三坊七巷的保护。

分页:[1] [2] [3]

编辑:夏腊梅
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精神蕴涵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明十三陵的风水术

类别风水玄学
名称皖南村镇中的风水术

类别风水玄学
名称北宋山水宫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秦汉宫苑“一池三山”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