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首个“文物保护年”亮点多多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徐松兰 日期:2006-1-2
深圳首个“文物保护年”亮点多多
2005年深圳市文物工作会议昨举行,市领导指出文物保护要积极落实“五纳入”
2005年深圳市文物工作会议12月31日上午在市民中心举行,深圳市相关部门领导及各区文物保护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国强主持。会议全面总结过去几年文物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研究了文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十一五”及明年的文物工作进行了部署。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代表市政府与各区领导签订《深圳市文物保护责任书》,并指出今后文物工作的努力方向。
加快文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闫小培在会上指出,25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文物工作,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对文物事业的投入,“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又给文物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2005年,为加快文物事业发展,市政府将2005年确定为我市“文物保护年”,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和文物宣传力度,认真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推进文物立法、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启动一批文物保护工程的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性和群众性活动,成为保护年的一大亮点。
闫小培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市文物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应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闫小培认为,发展文物事业应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化的关系,现代文化是历史文化的发展和飞跃,因此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二是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筑物及街区的更新和再开发是一个城市基本的、持续不断的生长活动,三者应有机结合、均衡发展、和谐共生。我们不仅要侧重于历史古迹的保护,同时还要保护近、现代甚至当代的那些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程的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建筑物及街区。三是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全面准确揭示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经过多年有效保护,深圳已经逐渐扭转了所谓深圳没有历史、没有文物的观点,为合理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物保护要落实“五纳入”
针对国务院提出的文物保护“五纳入”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闫小培提出几点要求:一、各区政府应根据《深圳市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本区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有关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时,要使之与市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二、把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筑规划,并要切实加强基本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在我市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同时,尽快对所涉及地区的文物古迹进行清查摸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保护规划。三、市政府安排的文物保护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保护。市宣传文化基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要确定一定额度,专项用于文物保护。四、不断完善文物管理体制,落实文物管理职责,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文物在谁的辖区,保护文物就是谁的责任。五、各区政府要明确职责与任务,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负责文物建筑的安全和维修使用,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使用。
官员观点
陈威(深圳市文化局局长)
深圳文物家底初步摸清
在2005年深圳市文物工作会议上,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威介绍了“十五”期间深圳市文物发展现状,以及“十一五”文物事业发展的总体思想和工作任务。
陈威介绍说,“十五”期间我市文物工作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除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外,在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年”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分页:[1] [2]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