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倦勤斋:紫禁城中“最豪华”的宫殿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6-7-18
倦勤斋,名取“耄期倦于勤”之意,位于故宫东北隅宁寿宫乾隆花园内。硬山卷棚顶,绿琉璃瓦黄剪边。由于几年前刚刚进行过外部修葺,所以外面看上去,漆色明亮。
乾隆帝的娱乐室
倦勤斋建筑面阔9间,前有东、西回廊,西回廊设在第四间与第五间相连处,从而形成东五间与西四间的格局。
东五间明殿在门口处留出开敞空间,其余部分则以木装修隔成上下两层的凹字形仙楼。仙楼以隔扇、槛窗、落地罩、炕罩等隔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所用材料多为紫檀、花梨等名贵材料。西四间内空间相对开敞,西侧设一方亭式戏台。倦勤斋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内檐装修部分,东五间和西四间各有千秋。东五间的装饰工艺以竹黄和双面绣为最。西四间最重要的装饰是170平方米的通景画。
倦勤斋的建筑部分完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据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倦勤斋画挂门神,说明已经交付使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斋内通景画才贴裱竣工。
倦勤斋从建筑形式上看,没有庞大的空间,没有礼制性的设施,也没有明确的寝宫,所以不是用来举行朝仪或者居住的地方。倦勤斋拥有开畅气派的门厅,有摆放供器的空间,似为佛堂,有摆放大量文具的小室,似为书房,还有演戏、看戏的场所,所以是一种典型的休闲游乐建筑,是清乾隆皇帝为自己归位、当太上皇后修建的居住、休闲之所。
几代清帝在此活动
史料反映,乾隆皇帝退位后并未实现真正的颐养,只是在斋建成后的几年的正月里偶尔来此小坐,并吟诗作句。乾隆之后,嘉庆、道光、光绪等皇帝也有在倦勤斋活动的遗迹,并以此作为书房。斋内的内装修及其布局没有大的变动,基本保持了乾隆时期的原貌,仅根据皇帝各自生活习惯的不同略有改变。
根据清代嘉庆十九年、道光十七年和光绪二十三年的《倦勤斋陈设档》记载,倦勤斋楼上楼下共有宝座13张(楼上7张,楼下6张),每张床上都有黄炕毡垫、红花炕毯、床褥、靠背等铺陈,床上还有唾盂、容镜、如意、顺刀。床垫两侧安放炕几、柜格,上面摆放玉、瓷、珐琅、竹、木、牙、角等材料雕琢而成的珍玩文具。
此外,室内空间尽陈书格、多宝、炕案、炕几、香几、长条桌、半圆桌、月牙桌、琴桌、椅子、绣墩、方案等家具。因倦勤斋室内空间狭小曲折,家具多为精细小巧的黑漆描金、漆地嵌螺钿等品类。在墙壁之上,除绢、纸帖落外,还挂有御笔字、山水、花鸟等插、挂屏,质地多为紫檀、雕漆、珐琅边框,内用玉石、宝石、珐琅、象牙、点翠等材料镶嵌。
溥仪时期陈设流失
文物大量流失是在清逊帝溥仪时期。根据1924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所做的《点查报告》记载,斋内陈设的家具、文物较之光绪二十三年的《倦勤斋陈设档》已经大为减少,仅有文具、插挂屏、对联、帖落等文物少量遗存。
据此推测,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溥仪退位后仍居住在紫禁城的后半部,并将珍玩陈设当作私有财产,因而各类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流失,倦勤斋中文物自然不能幸免。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斋内文物得以按照质地、类别收藏保管,其中小件文物分散到各类文物库房妥善保存,而依地特制的大件文物,如床张、插挂屏、对联仍在原地保留,至今可见。
大修开工前,斋内仍遗存的陈设类文物主要分布在东五间内:宝座床7座,其中三座有靠垫、坐褥;楼上存紫檀嵌宝石挂屏2件,黑漆嵌螺钿多宝2件;楼下东五间部分明间宝座床上存炕柜一对两件;门内南见柱存紫檀边掐丝珐琅抱住对联1对;楼下东五间部分之西次间内存紫檀案一张。西四间戏院中楼上看戏宝座以南存矮桌一张。大修开始后,部分能移动的陈设已被修复人员移至他处除尘、清洗和保管。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