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盘龙座
郭巨埋儿画像砖
由深圳博物馆联合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盛世侧影——河南博物院藏汉唐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一楼展厅开幕。这是河南博物院文物第三次在深圳博物馆展出,也是规格最高的一次展出。该展览将持续到7月12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展品中蕴含的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唐碑志书法艺术,充分反映了汉唐文明的华章巨篇与辉煌成就。”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表示,观众可以通过此次展览,跨越空间的限制,欣赏到来自中原地区的精品文物。
40余件为一级文物
此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汉唐出土的青铜、陶瓷、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共191件。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还有多件来自十三朝古都洛阳的珍贵文物,包括古代汉族传说中象征祥瑞辟邪的神兽石辟邪、为后世釉下彩瓷发展开创先河的白釉瓷文官俑等。
“这批文物在河南博物院点胶后,经过两天时间才运到深圳博物馆,再进行了约一个礼拜的布展才得以展出。”据深圳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李维学介绍,将近200件的文物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分别从文化、风俗、科技等多个角度反映汉唐时期的基本面貌,观众通过此次展览可以更深层次认识中原、认识华夏。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说,“河南是中华之根,是河南博物院库存的基础,此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汉唐出土的青铜、陶瓷、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其中有40余件一级文物,希望让更多的市民重温汉唐的苍伟盛世、感受华夏文明的底蕴深厚。”
文物体量、细节吸引观众眼球
展览分“巍巍汉风”“多元一体”“天下都会”“盛世梵影”“翰逸神飞”5个部分,分别反映了两汉时期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各民族冲突与融合、隋唐东都洛阳城的繁盛、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的建立过程,以及汉字书法的演变历程。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展品中有很多件体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如,反映佛教发展的石画像、反映汉代“复道行空”“跨城池作飞阁”建筑技术的七层连阁彩绘陶、为后世釉下彩瓷发展开创了先河的白釉瓷文官俑,另外,还有从未被展出的石雕盘龙座也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此次展览中,隋代的张盛墓成为大家关注焦点。隋代的张盛墓共出土各种文物190余件,其中100多件为器俑,90多件为俑像,装饰题材丰富,写实性较强。其中,展出的90余件文物,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型。此外,由于整个墓里面的瓷器全是白瓷器,所以足以说明白瓷在隋代已经开始普及。
另外,此次展览中还有诸多展品在细节处尤为引人注目。如,因唐代鲁山所产的黑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的“鲁山花瓷”,它创造了二液相分离的新技巧;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面貌中,里面有个砚台是当中体量最大且制作也很精美的。
市民参与传承传统技艺
此次展览期间,深圳博物馆工作人员将现场传授拓片技能,市民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碑拓、古币拓片等等用以收藏、观赏。据了解,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
展览开始前一周,从事文物工作30余年的河南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王景荃教授便提前来到深圳博物馆,主要也是为展览期间现场更好地展示拓片技能做好准备。由于跟工作紧密相关,加上经常做文物研究,这使得王景荃接触拓片更为频繁,正因如此,他成了知道这门技术“寥寥无几”中的一人。
“拓片是搞文物工作必备的一项技术,因为取原始资料必须要会这项技术,同时拓片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拓片能欣赏书法艺术及图案,了解不同时期书法的差异及社会生活的面貌。”据王景荃介绍,拓片最初的作用是书法临摹的主要参照,如今成为了一种科学记录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