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保护、传承、展示中原古民居建筑,探索、创新、发展这一稀缺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河南文化传播网与郑州郑州古民居保护志愿者团队联合推出《盘点中原古建筑》系列报道。
周开谟,人称周翰林,荥阳市城关乡北周村人。先任翰林院编修,后为礼部郎中,再放德安知府,升汉黄德道,著有《燕中集》、《郧中集》、《舆中集》等诗集付梓行世。据周开谟的六世后人讲,周开谟是道光皇帝的老师,道光皇帝南巡时还特意来到北周村看望老师周开谟。周开谟带领道光皇帝一行人出门,登上村后的最高建筑“文昌阁”上,浏览了村南边的三山、万山风光。但是目前,由道光初年周翰林所置买的老宅只剩下前院志林家的断壁残垣了。
周氏老宅——孙荣祖
北周村的周氏老宅坐落在北周村中心大街东段路北,是一座典型的大四合院。全宅建于高台(名曰周家台)之上,台壁、台面用红砖和青砖镶铺,宅院居高临下。整个宅子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前院上房为高大的客厅,相对为临街房,东西有厢房。临街房东首建高大的门楼,前有宽阔台阶通向大街,大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大青石狮子,大门上方高悬黑底金字“太史第”巨匾,传为道光御笔,门楼内侧高挂“文魁”、“拔贡”等大匾,每逢春节,两盏大红纱灯挂在门楼,全宅燿燿生辉。影壁借东厢山墙,上面建有图案,门楼与影壁墙之间是一小四方院,向西过二道门进入主院,东西厢之间设三门,形成三进院。
大客厅东山墙与院墙之间有一过道,由此进入中院。中院两边也是厢房,正房是一座绣楼(明二暗三),相传赵财主家丫鬟吊死在一楼,所以一楼长期封闭(见周翰林轶事传闻录)。绣楼后边是后院,也有东西厢房。
从绣楼和中院西厢房之间进入西边的牲口院,牲口院西临路沟,北边是一排草房,牲口就养在这里。穿过牲口院,向北是一片树林,树林里有石碑和水井。
北周村周氏老宅前后院长期由周翰林的三子志林、四子志礼的后代分别居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院志林的后代全部搬出另置新宅,志礼的后代也把旧房全部推倒,在原址上盖了新房。目前,由道光初年周翰林所置买的老宅只剩下前院志林家的断壁残垣了。
推荐阅读:
徽州砖雕“清代人物门罩”展魅力
徽雕:亦商亦儒写风流
徽雕四绝:三分精美 七分雅致
徽州古民居雕刻装饰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