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贩晚上带记者看门楼木厅
清代官员的住宅等待买家
随后,老王打电话让儿子前来照看店铺,他决定亲自带着记者去跑一趟。在老王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驱车顺着山间的土路颠簸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虽然老王始终不愿意告诉记者这里的具体位置,但手机卫星定位地图上显示,这里已经到了歙县溪头镇洪村口村。这座村庄已经没有了古村的风貌,村内的大部分民居已经换成了外表贴满瓷砖、安装着不锈钢护栏的民房小楼,偶尔有两三栋破败的老宅夹杂在钢筋水泥建造的民房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在老王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村中一座高大的徽派古民居,这座建筑格局、雕花与前一天记者在岔口镇的那家大同小异,但它的前厅高度几乎达到了5米,长宽各有9米左右,显得格外宽敞。望着如此之高的前厅,老王告诉记者,这栋古民居属于官宅,因此高度比民居要高很多。房子第一任主人是清初一名许姓进士,他曾在甘肃担任过一个小官,由于在甘肃任职没有多少油水,返乡后建造的官厅面积并不怎么大,虽然无法与徽州地区其他的官员所建住宅相比,但如此保存完整的一座官厅,如今在徽州地区已不多见。
一经转手古宅价格飙升10倍
虽然在进村前,老王一再叮嘱记者不要和村民们说话,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这样的叮嘱反而让记者觉得这栋古民居在价格上会有蹊跷,老王给出的实际收购价会与他卖出的价格有着什么样的差距。
进村后,记者借着拍照的机会离开了老王的视线,并自称是老王的朋友,和一名许姓村民搭上了腔。当问及老王收购这栋清代老宅的价格时,这位许姓村民伸出两个手指,告诉记者,一年前老王给房主出的价格是2万元,后来房子的主人觉得卖亏了,但合同已签便无法反悔。最后这名许姓村民询问记者是否愿意去他家看一看,同样是清代的古民居,虽然规格和保存完好程度不及那座官厅,但价格也还算便宜,也只要几万元。
看完古民居回到老王的古玩店中,记者开始与其谈论价格,虽然老王同样也伸出了两个指头,但这两个指头代表着20万,并且表示低于这个价格就免谈,因为这个价格是包运出黄山市的价格。——转手间,一栋古宅就获得了10倍的增值。
“去年进山拆了26套老房子”
“如果你们再来迟一些,你们只能从碟片上看到这栋老宅子的面貌了。”站在古玩店地下室仓库门口,报完价后的老王告诉记者,他几天前就开始准备将这栋古宅拆卸成一块块的木构件,然后存放在这间仓库里。若不是最近村民大部分上山采茶,雇不到拆卸的工人,如今那栋宅子早已成为仓库中众多木石构件的一部分。
“实话告诉你,我去年一年,就进山拆了26套老房子,大部分都卖出去了。”老王突然冒出的这一句话说得人心中一惊——那些历经了数百年风雨不倒的老建筑,就这么突然变成了仓库里一堆堆木头、石块,然后远走他乡。但接下来他的另一番话却略微让人有些宽慰:“这么些年来,我一共只收了80多套老房子,从来没有像去年那么多,但今年的生意不大好做,老房子也开始越来越难收,很多都被保护起来了,今后的老房子是收一件少一件啊。”
推荐阅读:
西藏强巴林寺维修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南京:无字牌有碍古建筑容貌
苏州三山岛将重现传统“太湖驿站”村落文化
必须摒弃“竭泽而渔”式古城开发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