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寺观建筑 >> 正文
广东韶关南华寺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魏金锋 黄津  日期:2013-3-14

南华寺又称“宝林寺”,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

南华寺又称“宝林寺”,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

    品茶吃斋 体验佛国生活

    走入南华寺,可见菩提树、水松、榕树、香樟等古树数十棵,浓荫蔽日,一派宁静肃穆气象。

    走出大雄宝殿,可见一直径2.09米、高1.7米的“千人锅”,铸于元代,这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南华诞”等时候,熬粥施舍用的慈善设施,亦是中国最大的“千人锅”。

    向上走,即到了藏经阁。藏经阁为典型明代建筑风格,藏有许多国家一级文物,一般不对游客开放。藏经阁两侧,均植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树。

    在这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宝刹里,不仅完好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还有六祖真身、千佛袈裟、武则天圣旨、古碑铭、古木雕、古泥塑、古刺绣、古铜铸等一大批传世奇珍,是一座世所罕见的宗教历史文化宝库。

    在南华寺里,还将建佛学院、修禅中心和祖师殿。作为粤北首个佛学院和国家一级宗教场所,佛学院将用来培养专门的佛学人才并与其他地方的佛学院进行文化交流;修禅中心主要面对旅游者和信教大众进行普及型的禅文化教育和体验,修禅中心里将安排一些感知与了解性的问禅和参禅活动,学习禅的思想理念;祖师殿则用以供奉六祖惠能的真身。

    笔者采访完已是午饭时间,在曲江区委宣传部门人员的带领下,笔者一行来到寺内食堂吃斋饭。虽然只有几道素菜,却也感觉精致可口。在食堂内还可以看到很多香客在品茶吃斋,一派祥和之气。

    在食堂隔壁的一个大厅,有一大群妇女在忙着整理果盘、香烛之类,同行的曲江区委新闻秘书笑着告诉笔者,“这就是南华寺的"俗家弟子"了,她们平时有空就主动来寺庙帮帮忙,为寺庙做点事,自己也开心。”

    将北江文化 打造成特色文化

    在采访完韶关南华寺之后,笔者一行踏上了返清之路,这也意味着本次“探寻北江文化书写美丽清远”大型系列策划报道之源头篇圆满结束,今后报道重点将放在清远地段。

    北江沿途文化,底蕴丰富。笔者一行沿着北江流向,从江西信丰采访到广东始兴、南雄、乐昌、韶关等地,沿途无论是中原文化,还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抑或是岭南文化,无不让笔者一行受益匪浅。难以忘记,第一次赶赴北江源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采访时的那种忐忑心情,第一次双手捧起从信丰大茅山流下的北江源头水的兴奋心情,还有第一篇报道刊出的那种激动心情。如今回忆起来,那也算是笔者职业生涯中一笔可贵的经历。

    可喜的是,清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挖掘和宣传北江文化尤其重视。前期,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北江是联系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丝绸之路,需要清远相关单位深入挖掘。在日前举行的清远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与宣传座谈会上,葛长伟更是指出下一步要挖掘整合历史资源,把文化底蕴发挥出来,打造既有经济又有文化的清远,“清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挖掘和宣传不够,尤其是北江,沿途有不少历史文化都值得大力挖掘,《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半年前就从源头开始了采访报道,下一步我们要对北江文化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清远高层如此重视挖掘和宣传北江文化,是北江之福,也是清远之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雄据大小北江的清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通交汇的“桥头堡”。

    如今清远提出要打造文化大市,北江文化作为清远特色文化,当仁不让应该成为挖掘重点。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挖掘北江清远段历史文化,为文化大市的建设鼓与呼。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入挖掘和宣传北江文化,让清远这座千年古城散发出更迷人、更独特的魅力。

推荐阅读:

贵阳乌当区古林寺

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

浏阳石霜寺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龙泉寺 亭台工艺精湛 宗常山位于府谷县境东北部,周围群山环绕,连绵..
南湖 走进“逸飞之家”,这个建立在周庄著名的双桥畔的一个宽敞院子里,..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