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荆堡全景, 它是土堡与楼房结合的典型建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14163535862.jpg)
茂荆堡全景, 它是土堡与楼房结合的典型建筑
![茂荆堡](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14163552740.jpg)
茂荆堡
保护要与时间赛跑
土堡作为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诸多原因,大多数的土堡都已被“雨打风吹去”,永远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李建军说:“过去,由于人们对土堡的认识程度不一致,没有意识到那些习以为常的建筑是十分珍贵的、稀缺的文物古迹,有许多土堡倒塌消亡了,十分可惜。”
近年来,尤溪县对文物工作高度重视。今年5月中旬,尤溪县县长杨永生在调研过后表示:“土堡是尤溪县继朱子文化品牌的又一张文化金字招牌,今后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规划好、保护好、利用好尤溪土堡。”
对于怎样进一步做好土堡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李建军说:“古建筑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是与时间在赛跑;按保守估计,哪怕只是修缮现存尤溪土堡的十分之一,所需资金也要超过千万元,可谓任重道远。因此,当前要按照轻重缓急、优先修缮开发利用价值高的土堡的原则,制订重点土堡抢救性保护计划,分批次完成全县重点土堡的修缮保护。”
李建军建议:要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尤溪土堡开展系统化、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可以与尤溪县城市建设、朱子文化研究以及旅游开发相结合,形成对尤溪土堡全面、系统的学术认识。同时要让尤溪土堡的保护工作先走一步,让多方面的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倘若没有做好保护工作,少了一座土堡就多了一个不可填补的文化遗憾。还要研究制订出尤溪土堡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按照专家论证过的方案实施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民间参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路子,解决财力投入有限、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
据悉,尤溪县在启动尤溪土堡修缮、保护工作步伐的基础上,也已尝试开展土堡建筑的研究、总结和提炼工作,吸收其中的精华,融入紫阳公园等城市建设项目,以此提升城市品位。同时,还组织力量加大宣传、开发力度,吸引民间力量参与开发,让更多的人走近“尤溪土堡”,领略其特色魅力。
采访手记:文化,文物古迹保护的“眼睛”
游丽江古城,感受最深的是,走在修旧如旧的古城,内涵丰富的纳西文化扑面而来,渗透进每一个细胞,恍若时光倒流。作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名片,丽江,无疑是成功的样本。它把古城的修复与文化保护有机融汇,用原汁原味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它抓住了文物古迹的修复与保护的核心——保护了丽江独有的文化。
古建筑、古街区、古村镇,经历了历史的荣枯盛衰,其文化的记忆全部沉淀在那一砖一瓦和一石一木之间,它是悠久历史的精髓,是逝去人文的留痕。从那些看似残破的墙体、老旧的街区上,不仅能找到古代先人物质和精神的遗存,还能从那些独特的风景中,品味出隔世的诗情和灵性。同样,尤溪土堡也沉淀着闽中先人多姿多彩的精神元素、文化符号。因此,在尤溪古堡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进程中,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坚持“修旧如旧”的基本理念,而不对文物古迹施以过多的干预——只有尽可能地保持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才能够完整、真实地展示出来,传承下去。
同时,还要杜绝各种名义的破坏性开发。近年来,在我国各地,那些未经专业论证或未按程序报批就贸然将文物修得面目全非,或者为了节约成本而实施变更性修缮,甚至实行迁移异地保护的悲剧,一再重演。但愿,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尤溪土堡上。
一直以来,我省在对土楼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注重以土楼为载体,传承与发扬客家文化,使土楼的精神元素得到延续、文化基因得到传承、当地群众生活得到有效改善。这是尤溪土堡,或者福建土堡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鲜活例子,可以活学活用——那就是,坚持把“文化”这个核心,当作尤溪土堡的眼睛加以呵护、维护,坚持好、落实好对文化遗产原状、原貌、风貌的相关保护原则。
推荐阅读:
中国最大“八卦”土楼——道韵楼
经典川南民居 栗峰山庄
六大民居派别之岭南建筑
山西古建——同样的路不同的风景(一)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