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年前,黑色岩泉汹涌喷薄,冷却后成了黑色的石头,它的中文名字叫“玄武岩”。而在磐安,人们称之为“乌石”。
很难得见到这样通体黑色的古建筑。在流行白墙黑瓦徽派风格的江南,它是那么特别。这种与众不同,源自磐安古时候的交通不便与资源匮乏,更源于当地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与创造———没有石灰之类的粘合剂,他们把用大块乌石垒成的墙砌得那么平整,把屋顶造得那么好看,甚至连檐头都颇有艺术感地俏皮翘起。这里已经有11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末,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那么多的朝代,那么多的战乱,都没有损毁到它。这让人不由得钦佩先人的智慧。他们在崇山峻岭中为子孙寻到了这样一个安乐窝儿,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让人更钦佩的,是这一代乌石村子孙的审美敏感与对祖先文化遗产的珍惜。乌石村采用了“建新区、保老区”的方式,几十幢村民家新盖的小洋楼整整齐齐地安排在古村落的隔壁,整个老区都被保护下来,没有出现老房子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现代化”风貌。有专家认为,它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乌石古村落。走在古村里,那黑色的石子路,那墙,那瓦,那檐,都让人有一种恍惚的情思,仿佛置身千年以前。
我问过管头村支书张威平,这样做是因为一开始就想着搞旅游,所以借鉴云南丽江古城的保护方式吗?他摇摇头回答:“没有。只是觉得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房子,为了造新房就拆掉太可惜了。”这些居于穷乡僻壤的农民,竟能用文化与历史的眼光去对待祖先的遗存,即使是在这与他们改善日常生活的诉求有矛盾的前提下。没有人提醒,他们创造性地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如今,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已是闻名遐迩的农家乐专业村。因为每天都有来自上海的游客,甚至被附近村民称为“上海村”。但张威平说,原本村里人都没想过搞旅游,即使在县领导鼓励下,他们把村民带到武义郭洞参观过,大家都有点动心,还是不敢搞。毕竟,这是个谁都没做过的新鲜行当,前期投入不小,要是搞起来却没游客不就打水漂了吗?好说歹说,村干部张财瑶等4户人家才“吃了螃蟹”。那年“五一”,通过电视广告宣传后,纷至沓来的游客吃饭排长队、上厕所也排长队的景象让他们心里有了底,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农家乐越开越多,吸引客源就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村干部带上磐安特产去上海找旅行社一家家推销,大巴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村里农家乐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今年达到了73家、1500多张床位的规模。
炊烟袅袅,在自家的小洋楼里,女主人张瑞芳正在给游客准备午餐。她家原本做建筑行业,老公是个包工头,6年前却停了老行当,搞起了农家乐。张瑞芳说,做旅游接待的好处,一是可以不用出门,在家里就能赚钱;二是收入比承包工程更好,一年毛收入有三四十万元。
推荐阅读:
苏州桃花源里水乡古镇
“探宝中国古村落”之诸葛村
滦州古城:浓妆淡抹华彩绽放
滦州古城 北方人的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