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寺观建筑 >> 正文
山西晋阳西山大佛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日期:2012-3-7

    对此,史学界说法更是不一。如,范文澜《中国通史》载此大佛“在太原天龙山……已不见遗迹”,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载此大佛“即所谓天龙山造像。”郝树侯《太原史话》载此大佛“在太原蒙山……今则佛像已不存在了。”

    恰好1980年,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始,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也开始组织人员普查全区地名,年近六旬的王剑霓高兴地向组织提交了加入普查队伍的申请,带干粮,饮山泉,越涧攀峰,沿北部、南部、中部三个方面,三上天龙山,往返三百余里。实地观察的结果是,不论在天龙山石窟的何方,都被龙山阻隔,“燃油万盆”根本不会照到“晋阳宫”。

    他又登上龙山童子寺石窟处,匍匐爬入荆棘丛里,弄明此处大佛像凿于“西山大佛像”之后,不能混为一谈。否定了上两说,就只有蒙山之说了,于是通过翻阅史书,他终于找到一丝线索,三闯蒙山觅佛踪。

    他发现了刻有五代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的残存断碑,碑载“西山大佛”就在这里,并且记载,佛像就在“寺后一里”,而寺已不存在。

    通过在当地百姓中寻访,他了解到,附近不少地名中都包含“寺”字,而且位于蒙山的“大肚崖”一名也让他觉得有些奇怪。另外,佛前寺底村民又称大佛处为古“大岩寺”。这一发现让王剑霓更加坚信,自己离大佛已经不远。

    王剑霓在当地村民陪同下,开始在附近山中寻找高大石崖―――他意识到,要凿200尺高的坐像,必须有至少同样高度的山岩。当行进至“九莲洞”时,因山势陡立,须攀藤附葛,突然他脚下石头滚落,身子一闪,悬于藤葛草条之上,晃悠悠就要坠于深涧。说时迟,那时快,幸亏同行的寺底村党支部书记弓贵来急忙一把拽住,才脱离险境。

晋阳西山大佛

    第三次,他在寺北找到了大佛

    近观,崖如大肚;遥望,胸臂分明。顿时,头部脱落的石刻巨人现于眼前。他爬上巨人颈上向东南方望去,从山沟处可见二十里外古城营村,的确可以“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找到了,石刻巨人就是“晋阳西山大佛”!从此,他最先与大佛结下世缘。之后作为太原市南郊区政协委员的他,每次区里开“两会”,都要提出来开发保护大佛。

    经过对天龙山、龙山和蒙山所作多次实地考证,王老最终认定蒙山“大肚崖”就是史书记载的晋阳西山大佛,撰写了《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一文发表于国家刊物《地名知识》1983年2期,并上报中央,文化部派考古专家实地勘察肯定,认为“有重要历史价值”,解决了我国文史考证600年以来的一大悬案。

    王老心中激动,写下这样一首诗:“东风助我回天力,西山找出大佛来,献给祖国与世界,为我中华增异彩。”

    “佛教净土宗早期道场就在‘并州大岩寺’,即大佛所在的太原西山开化寺!而‘并州大寺’是其简称。”王老说这并非推断,而是有史籍记载根据的。11年前,也就是1996年,他撰写了《并州大岩寺在太原西山》一文发表于《中国方域》第4期,“可惜当时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注意啊!”

    2006年,他再次写文《唐后“千载谜”解佛教净土宗早期道场并州大岩寺――太原西山开化寺》,请寺底村委的高志明先生为他的“代理人”负责转送文稿,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决定开发这一具有极高历史文物价值标志的佛教文化古迹。高先生还持此文稿亲上北京,送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王志远博士,王博士在百忙中率佛学专家人士专程到西山大佛处勘察,他认为这项考研是“赵朴初老先生的生前未解遗憾”,现在得解,可以完成赵老生前夙愿了,“而且净土宗大师中的慧远、昙鸾、道绰都是山西人,东魏、北齐、隋唐年间的前后100多年又是并州佛事的鼎盛时期。”

    王老翻出厚重的作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的《续高僧传》,在《昙鸾》中记载着东魏昙鸾“敕住”并州大岩寺,今太原西山大佛处的寺底村人世代相传“西山大佛是并州大岩寺的主佛像”,传称此处为古“并州大岩寺”,这与《续高僧传》所载“并州大岩寺”是一致的。

    这一论断随之引起日本佛教界高度重视,2007年4月19日,日本友人栗三直隆先生组团来到太原瞻礼西山大佛,并带来他多年考研净土宗集大成者昙鸾“敕住”并州大岩寺确址在太原“西山大佛”处的成就《昙鸾大师关系表》,恰好与王老写的《佛教净土宗大事记》互补,他们“一拍即合”,达成共识:太原西山大佛处是中日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的早期道场。

    12世纪时,日本源空创立了日本佛教净土宗,亲鸾创立了净土真宗,供奉昙鸾、道绰、善导为“中国三祖”。昙鸾大师在“并州大岩寺”初修净土六年,后移至交城玄中寺;道绰大师在“太原蒙山开化寺”继续弘扬净土19年,后移玄中寺;唐代善导大弘净土法门,创立了净土宗。于是他们认为,“并州大岩寺”、“太原蒙山开化寺”就是晋阳西山大佛所在处。

    王老说,栗三先生曾讲过:“这尊大佛是全世界佛教徒的宝物,请当作文化财富慎重保存。”

    2007年8月,日中宗教界友好使者菅原钧先生也来到太原,专门约见王老。原来,65年前,王老的祖父力宏大师同日本名僧常盘大定、菅原惠庆二位在玄中寺共同举办过“严修昙鸾大师圆寂1400周年法会”暨“奉赞大会”祈祷和平,在当年极端困难的境遇中一起坚持反对侵略战争,而先辈名僧菅原惠庆正是菅原钧的父亲。

    这真是世交重逢,情深意切,了结了67年前创建中日佛教界友谊后、隔海渴念至今之夙愿。

    大佛既然以山得名,就必须查明两山得名的历史根据。《永乐大典·太原志》“山”篇载有,“蒙山:县西十五里,十六国时,汉刘聪征刘琨不克,掠晋阳之民逾蒙山西归,即此山也。”指的是并州刺史刘琨打败匈奴族汉国刘聪入侵晋阳之战,这一史事在《二十四史》中亦有记载。

    王剑霓说不宜称“蒙山大佛”,因《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着:“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从字义上讲,“蒙”还有蒙昧之意,而从涉及的历史看,“蒙山”曾是匈奴族入侵汉族之处,会让人联想到流血与悲愤,“西山”却可寓意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与尊佛修寺、慈悲祥和相融。

    “西山、蒙山一佛两名,在太原来说,无可厚非。但在全国来说,单称西山大佛或蒙山大佛都欠妥。”王老的看法是,在国内可称“晋阳大佛”或“晋阳西山大佛”,对世界可称“中国晋阳大佛”,这是名正言顺的。

    但也有人指出,《北齐书》上所说的“晋阳西山”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现今它包括了晋源区的天龙山、龙山、蒙山直到尖草坪的崛山,虽然全国也有三四处“蒙山”,可在中国地名中,“西山”的使用率更高。

    据王老讲,地名是历史上形成的,必须“史有所据”,如要更改重大地名,须经中央民政部“全国地名委员会”并按《中央地名管理条例》审核批准方可,省、市、县、区均无此权。

    大佛的修复计划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但当时囿于经费局限,无法完成开发保护工作。直至2006年,太原市晋源区文物局正式申报了关于大佛开发专案,修复计划才可以说得上是有了实质性进展。随后不久,在各方专家的多次呼吁下,大佛修复计划终于被列入了“太原市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

    晋源区委宣传部长梁宏宇说,近年因当地煤矿开采过度,蒙山的植被和生态遭到破坏,想要构建优美的旅游环境,就必须全面关停污染类企业。于是从2006年起,晋源区陆续关闭了景区境内的煤矿、私采小窑口、采石场和水泥厂。

    2006年9月,晋源区对通往蒙山大佛景点的道路加以拓宽、平整和铺垫。

    2007年初,大佛修复工程终于启动了。应晋源区政府邀请,国家权威地质专家进驻蒙山,开始采集佛体轮廓、地下空洞、岩石构成、风化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数据。在此基础上,晋源区邀请中铁西北科学院完成了大佛加固设计方案,并由山西颐田雕塑公司实施修复,首先采取保护措施,对岩体进行灌浆和裂隙填充,加固处理,随后以北齐造像风格、最先进的技术来重塑佛头,而不使大佛本体承重。

    “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众多学者、专家认为,如果王剑霓的发现得以证实,将使西山大佛成为世界“双最”,大佛必将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吸引世界的一张“金名片”,提升山西的旅游文化品位。

    苏州一个小小的寒山寺,据说每年除夕午夜前来听钟的日本游客竟有10万人之多。日本净土宗信徒现有近4000万人,净土宗于近现代又传到美国、加拿大、巴西以及东南亚、欧洲各国,几乎遍布全球,成为世界佛教界传衍最广、信徒最多的一支佛教派系,统统加起来的话,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这些善男信女都有可能成为来并观光、朝觐祖庭的游客呢。

推荐阅读:

小议中国现代建筑中的古典元素

土木:中国古建筑之魂

趣谈古建筑得名

布达拉宫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三台子烽火台坐落在绥中县沙河站乡三台子村东2公里的山坡上,西距绥中镇..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西走廊的辽宁省与河北省交界地带,东为绥中..
唐昌镇曾是川西最富裕的地方,看惯了那些打造的古镇,目不暇接的商业气..
南豆角村一村民家老宅的地面是石块铺成的 南豆角村的社公爷石像 南豆..
山重村,属福建省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说起中国最美的乡村,脑海里自然浮现出婺源的妖娆,周庄的清渺。但若说到..
 ·清代古宅面临拆迁 屋主希望木..
 ·河北今年对重点文物建筑全面..
 ·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温州苍南抢修矾都老街古民居..
 ·广州海珠区潘家大院亟待修缮..
 ·古田杉洋镇跻身省级历史文化..
 ·广州打造岭南名村 700多岁莲..
 ·唐寅故居文化区的建设将全面..
 ·单霁翔:故宫保护亟须国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