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古老的建筑,记录着一段繁华的历史。散落乡村的遗存,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秩事。逐步崛起的偏远山村,从历史中走来,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今年7月,名山县马岭镇康乐村的观音堂,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行列中。
深秋时节,朱淋祥从马岭镇街上回到老家康乐村,再次走到屋后的观音堂。站在古老的建筑面前,看着地上残存的遗迹,朱淋祥有些兴奋。作为康乐村党支部书记,朱淋祥仿佛看到了村里发展的曙光。
神奇“霸下”远近闻名
雅安之东,总岗山尾端,与丹棱县、蒲江县交界处的名山县马岭镇康乐村。
十多户村民的古旧房屋分列于公路两旁,一条小溪沿着村民聚居点蜿蜒而过,置身其中,让人仿佛到了某个古镇。
一座古老的建筑,安静地伫立在众多民居中。
“这就是观音堂大殿。”朱淋祥说。
观音堂大殿,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双重屋檐下,是最具明清建筑风格代表的斗拱结构。前檐、山墙施柱头铺作、转角铺作斗拱八朵。这种斗拱采用交错法,栌斗对角密排,斗上交叉十字拱横列左右,自然连接。
“这是明代建筑。”名山县马岭镇文化中心主任汪中伟多次来到康乐村了解文物,对该村的观音堂有着细致的研究。
大殿台阶下,散落着众多石块,其中两块“形似龟”的石头特别引人注目。一块上部残缺的石碑被一只“形似龟”驮着,另一只“形似龟”却只有半截身体。
“石碑下的动物,在中国古代叫作赑屃(bìxì),又名霸下,是龙之九子之一。”汪中伟摸着石碑下的动物说,“它的形状像龟,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是个任劳任怨的大力士。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它,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霸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积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文明结晶。一般情况下,“霸下”应该是分列于庙院两边的,显然,这里曾出现过两只“霸下”。
仿佛是故意为之,两只“霸下”的头部紧挨在一起,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实际上,作为雅安偏远山村里的古老遗存,这两只“霸下”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研究。”村里的老人说。
推荐阅读:
窦大夫祠里的文化与智慧
洞庭风月岳阳楼
深圳深藏高楼群中的古老围屋
与凤凰齐名的福建长汀古城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