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累丝蜂蝶赶菊花篮簪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1-2-16
明代头面中属于配角的各种小簪子,常见的有“小插”和“啄针”。小插的簪脚仍为扁平,不过簪首分外小巧而已。王士琦墓所出金累丝游舫小插共三件,其中两件为一对,另一件失偶。小插的簪首用花丝掐作船形,再以小卷草平填作一叶扁舟,船尾做出乌篷,中间用四根金条撑出一个小卷棚,棚周以细金条仿丝帛做成披垂的沥水,卷棚下设圈椅,士子手持摺叠扇巾服倚坐,船头艄公屈步躬身,长篙刺水。圈椅背面焊扁管,其中一支内插一柄银簪脚,余两支失脚。虽然无风无水,而荡舟中流湖天一色之境宛然。“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繇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此是明魏学洢为天启二年王叔远所制东坡游赤壁核舟而作的赞语。金簪的制作稍在其前,而都可视作同一风气下的巧工。
王士琦墓出土金荷叶小插凡三对,其中两对失簪脚。簪首系用两枚金片作底衬,一枚剪作荷叶,一枚剪作荷花,系结荷花与叶的一根金丝由后至前穿过来擎出一茎花萼,七枚花瓣焊在周围组成一朵绽放的荷花。撮好的麻花丝掐作花边、叶边和叶脉接焊于图案,荷叶上方的几道麻花丝则是为了做出风翻荷叶的效果。金叶上面再焊石碗以嵌宝。此荷叶小插也是传统式样的翻新,而明代的做工与风格已与前朝相异。如元代的制作工艺,荷叶叶脉、包括荷叶被轻风吹起的翻卷,全部都是用着打造的办法,明代则以焊接花丝的方法勾勒而成。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近年致力于古诗文名物及宋元明金银器研究,著有《诗经名物新证》、《古诗文名物新证》、《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等。
推荐阅读:
考古学家发现木乃伊脚惊现假肢
内蒙古:辽祖陵陵园考古取得新收获
江苏兴化:影山头遗址又有新发现
陕西:五千年前最大单体房址被发掘 分页:[1] [2]
编辑:谢玉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