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兴化市林湖乡的影山头遗址的土样中,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翡等人检测出大量水稻植硅体,这证实了兴化先民早在6000年前就已栽种水稻。
2008年,兴化市政府申报兴化大米中国地理标识时,曾将影山头遗址中出土的骨耜、夹带碳化稻米的红烧土块以及粘附“锅巴”的陶釜、陶鼎等实物图片作为兴化水稻栽培史的旁证材料上报,在当时引起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国家质监总局等单位评审专家的关注。专家们认为,凭借这些出土文物,足以认定兴化先民6000年前就已吃上了大米,而这种米稻究竟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尚待科学考证。
去年底,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对影山头遗址稻米的“身世”进行了探析。该所古植物学与孢粉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黄翡等人从遗址中下段古文化层1.3米高的探方中,分段取了10多个泥土样本。在研究所,专家将泥土样本加工处理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不同文化层的泥土中均含有大量的水稻植硅体。今年2月初,专家又对遗址泥土样本中的孢粉化石作了进一步研究认定,泥土中存在大量可栽培的禾本科植物。
黄翡说:“综合研究表明,当时该遗址的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延续时间在2000年左右。”
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的影山头遗址位于兴化市林湖乡魏西村,是江淮东部地区新发现的一处10多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中晚期古先民聚落遗址,距今有6000多年。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多次到该遗址勘查。他认为,根据该遗址发现的稻米存留物,先民耕种用的骨耜、石刀等文物,以及黄翡等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可以证实兴化先民开始种植水稻的时间为6000年前。这一新发现,对研究江淮东部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研究水稻的原始种质向栽培种质的演进与进化,以及研究粳型稻作农业向日本的东传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荐阅读:
陕西:五千年前最大单体房址被发掘
夏威夷现1823年前捕鲸沉船[组图]
济南芙蓉街关帝庙元宵佳节施汤圆送祝福
丽水41处文物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