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金石内部的黄铁矿看似黄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511731685.jpg)
青金石内部的黄铁矿看似黄金
![青金原石](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511926374.jpg)
青金原石
古人误把 黄铁矿当黄金
记者:这就对了。但问题是这些“金屑”是真的黄金吗?
王春云: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至少,欧阳修和他的老师邓保吉相信“翡翠玉罂”中的“金屑”肯定是黄金了,所以才有了那个阴差阳错的“金环实验”。其实,这些历史记载的“金屑”只是看起来像金光闪闪的黄金,实际上是地质学上很普通的黄铁矿,与高贵华丽的黄金没有任何关系。
普通的黄铁矿被当做高贵的金子,这是一个世界上各个古老民族、各个不同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都会碰到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黄铁矿在世界各国又有了一个“愚人金”的臭名声。
为什么普通的黄铁矿会被当做高贵的金子呢?其实,人类视黄铁矿为黄金源于人类自身普遍存在的一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这是说,人类容易偏向于用众所周知的其他事物来描述自己所不知道的陌生事物,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这也是逻辑学中通常所谓的类比推理,或者说比喻推理。
记者:古人认为翡翠含有“金屑”与取象比类思维方式有关?可否举例说明?
王春云:是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了去了,比如金元时期名医刘河间著《宣明方》,说古代点眼药方用金星石、银星石,就是以金星石、银星石点缀于矿石中闪闪发光,比喻可以给人带来光明。从矿物学分析,这里的金星石、银星石其实就是金云母、白云母,点缀在云母片岩之中,但不可能具有治疗眼疾的医学效果。南宋张世南著《游宦纪闻》说沅芷黎溪砚有“金束腰眉子纹”,南宋朱辅著《溪蛮丛笑》说黎溪砚有“金溪带花纹”,清代唐铨衡著《文房肆考》也说黎溪石砚有“紫袍金带”,都是说沅芷黎溪砚中有“黄金”,但这个“金”实际上是砚石中的黄铁矿,因为颜色和光泽类似于黄金。其他,如“蛋白石”、“孔雀石”、“硅孔雀石”、“鸽血红红宝石”、“虎睛石”、“鹰睛石”、“麟睛石”、“猫睛石”、“猫眼石”等宝石的命名,也都是来自人类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
青金历史悠久古代或称“翡翠”
记者:由此可见,“屑金之翡翠”中应既有可以被古人误认为是金屑的黄铁矿,更应比较珍贵,被古人认可,且有着悠久的人类使用历史。那么,这种宝石舍青金其谁呢?
王春云:对!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欧阳修“屑金之翡翠”实际上是磨不出金粉来的,只能磨出绿黑色粉末(或者条痕),因为其中的“金屑”实际是黄铁矿,“翡翠”实际是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与缅甸玉石无关。
记者:那么,这一结论对于古代其他“翡翠”文物记载应该有借鉴意义,比如说南朝时期的“翡翠笔床”、明朝的“翡翠砚”等。
王春云:南朝的“翡翠笔床”,在南朝诗人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中有记载:“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现在看来,这当然是价值昂贵的青金了。因为明代学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记载的明朝“翡翠砚”,“磨之以金,霏霏成屑”,与北宋欧阳修记载的对翡翠玉罂进行“如砚中磨墨”的金环实验比,其结果是异曲同工的。尽管也是实验错误,但由此证明了“翡翠砚”是含有所谓“金屑”的。而“翡翠砚”与“翡翠笔床”同为文房用品,以青金为制作材质,并不是说青金有益于提升其文房功能,而是为了突出青金的高贵和价值。
记者:中国历史上还有什么“翡翠盘”、“鸂鶒卮”、“翡翠爵”、“翡翠盏”、“鹦鹉杯”等,其具体材质可是缅甸玉石?
王春云:这几种器物都只见于清代以前的历史文献中。我在八年前完成的研究已经证明,中国清代以前历史文献中的“翡翠”概念与缅甸玉石无关,因为指示玉石的“翡翠”概念直到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才第一次明确指称缅甸玉石。现在我可以说的是,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文献中的“翡翠”概念,如果明确指玉石的话,同样与缅甸翡翠无关,而最有可能指称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
比如,唐昭宗赏赐李存勖的“翡翠盘”和“鸂鶒卮”,后唐时期秦王李茂贞贡献给时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翡翠爵”,后周时期刘重进在永宁宫找到的“翡翠瓶”,南唐时期作为大户人家嫁妆的“翡翠指环”,北宋时期宋真宗的“翡翠盏”、北宋末期宋徽宗的“翡翠鹦鹉杯”,宋代文献记载的“于阗翡翠”等,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特别是“鸂鶒卮”和“鹦鹉杯”,实际也是与“翡翠玉罂”一样,都是用碧蓝色鸟类的羽毛,如“鸂鶒”、“鹦鹉”、“翡翠”等,来命名同为碧蓝色的玉石的,而这个碧蓝色的玉石,就是青金。
由此也说明,阿富汗青金至少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两宋时期和明朝,已经大规模地输入中原地区,青金制作的器物已经作为外邦的贡品,成为王朝皇帝的收藏,其地位和价值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推荐阅读:
重庆盐井河水库发现10处明清时期墓群
兰州明代古墓出土金色棺板
栖霞山东惊现唐代开凿佛窟
海峡两岸专家对福州老民居修复情况满意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