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器皿 >> 金银玉器 >> 正文
“屑金翡翠”当为青金石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聿立  日期:2011-11-5

青金石仿古双耳炉 清代

青金石仿古双耳炉 清代

青金石太平有象 清代

青金石太平有象 清代 

    “翡翠屑金,人气粉犀,此二物,则世人未知者。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其后予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砚中磨墨,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

    ——《归田录》(欧阳修宋英宗治平四年著) 

    中国人对玉石的膜拜和狂热铸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而由于时代的原因,也留下了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如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的“翡翠玉罂可以屑金”就是备受历代学者关注的宝石学经典悬案。今天,该案例更被中外学人普遍当做缅甸翡翠进入中国的历史超过千年的文献证据。

    我们知道,中国科学院王春云博士在过去二十多年内一直致力于翡翠自然历史研究,他发现中国历史文献中的“翡翠”概念在清代以前与缅甸玉石无关,直到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才第一次明确指称缅甸玉石。这一学术结论得到了考古界、宝玉石界的广泛认可,包括北大教授、著名考古学家赵朝洪先生等。然而,学界和商界对此结论的质疑声一直以来也从未停止过,而质疑者的直接证据就是欧阳修提出的“翡翠屑金”说。那么,中国历史上的“翡翠屑金”到底是怎么回事?被欧阳修拿来做磨屑金环试验的“翡翠”到底为何物?清代以前记载的翡翠器皿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如能被科学合理地解决,“翡翠屑金”的千古悬案也就迎刃而破了。

    “翡翠屑金”说 饱受学者质疑

    记者:“翡翠屑金,人气粉犀,此二物,则世人未知者。”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记载。而其中的“翡翠屑金”被国际学人普遍当做缅甸翡翠进入中国的历史超过千年的文献证据,这直接冲击了您关于中国清代以前历史文献中的“翡翠”概念与缅甸玉石无关的学术观点。对此,您作何解释?

    王春云:“翡翠屑金”是欧阳修记载的“世人未知”的千年难题。在没有出土文物作为研究标本时,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文献记载来研究了。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的“玉罂”、“碧玉”、“宝器”、“翡翠”、“翡翠盏”、“金环”、“金屑”、“砚中磨墨”、“屑金”等涉及很多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也和古人下笔时的写作语境有关,这些其实都是颇为令人费解的学术问题,比如一会儿说“金屑纷纷而落”,一会儿又说“翡翠之能屑金”——这就很矛盾。人们自然会问:是翡翠玉罂本身不含“金屑”,但因为自身硬度大,可磨蚀金环成屑呢?还是这个翡翠本身含有“金屑”,该“金屑”可被更硬的物体磨出来呢?显然,在欧阳修以来的漫长时光里,人们还没有搞明白这些问题。

    其实,文献学研究告诉我们:在欧阳修之前的北宋真宗、仁宗朝学者彭乘著的《续墨客挥犀·卷八·异体而相制者》中,就有了“翡翠屑金”的记载。彭乘的记载还被稍后的北宋学者李石的《续博物志》所转载。也就是说,截至欧阳修的时代,“翡翠屑金”作为当世难题,还远未得到解答。

    记者:欧阳修“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可见他是亲自做了物理实验后才得出“翡翠之能屑金”这一结论的。您觉着其中有问题吗?

    王春云:关于这个实验,多年来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质疑。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会长章鸿钊在1930年时对“翡翠屑金”实验颇感纳闷,并发出如此感叹:“然物之能屑金者,何独翡翠?以坚者屑非坚者,乃物之性,而理亦存焉。翡翠与金遇,则翡翠坚于金,故能屑金。若其他有坚于金或更坚于翡翠者,其能屑金亦然。”章氏之后的学者继续保持了这个质疑,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邓淑萍研究员1984年也认为:“翡翠屑金的说法,并不具有任何意义。”

    是的,比金环硬度大的材料很多,理论上都可以将金环磨出金屑来呀!所以,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翡翠的材质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对此,我的观点是:既然“翡翠屑金”的实验结果饱受学者质疑,那么从欧阳修的记载中就无法逻辑地推出“屑金之翡翠”为缅甸玉石的唯一结论来。

    “翡翠含金屑”受古人关注

    记者:我们知道,欧阳修可是才华横溢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为什么要做这种看似荒谬的实验呢?

    王春云:我思考这个问题也有20年时光了,到现在才终于找到答案:欧阳修摩擦金环的实验属于设计错误,实验的结果刚好否定了“屑金之翡翠”为缅甸玉石的可能。

    假设翡翠本身不含“金屑”,欧阳修的实验室通过摩擦金环可以将金环变成金屑。显然,这个实验的结果对于翡翠材质研究没有什么意义。那我们就该转换思维,比如可以这么设想一下:邓保吉以及前人学者很可能告诉欧阳修:“翡翠”本身含有“金屑”,因此可以通过摩擦而磨出“金粉”来。当然,这个设想的前提是:通过摩擦,翡翠本身含有的“金屑”可以被研磨出来,并保持与黄金一样的性状。这里,可以磨出“金屑”的翡翠是主体,用来摩擦的物体是客体。欧阳修的实验刚好搞混了磨出“金屑”的主体和客体,错误地将金环作为主体去磨翡翠客体。结果,金粉从金环掉落,而不是从翡翠掉落。

    所以,欧阳修设计了错误的实验,而这个错误实验的结果反过来证明了翡翠自身含有“金屑”。而且,北宋及北宋以前时代的人们实际无法将分散于翡翠中的“金屑”磨出金粉来。这一点说明“屑金之翡翠”并不是现代缅甸翡翠。当我们这样180度转换思维的时候,“翡翠屑金”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记者:用摩擦金环实验中主体和客体颠倒的结论来论证“屑金之翡翠”并不是现代翡翠,颇有新意,但是不是低估了文学巨匠、史学大家欧阳修的智商呢?我想:欧阳修做实验的“翡翠”中或许有“金屑”或类似“金屑”的东西。而且,历史上也有许多关于“翡翠”与“金屑”关系的记载。

    王春云:是的。中国历史上确有不少文献记载翡翠与“金屑”之间的联系。北宋药物学家寇宗奭著《本草衍义》,描述了一种被称作“金星石”的“翡翠”:“又一种深青色,坚润,中有金色如麸片者,不入药用,工人碾为器,或妇人首饰用。”南宋杜绾著《云林石谱》谈到了产于“于阗国”的“金星石”和“翡翠”:“一品斑斓白脉,点点光灿,谓之金星石;一品色深碧光润,谓之翡翠,屡试之,正可屑金,润而无声。”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有“金星石”条,也说“翡翠石能屑金,亦名金星石。此皆名同物异也。”这些文献都谈到了“翡翠”含有“金屑”。但这些“金屑”能否被磨出金粉,这就是另外一个科学问题了。

推荐阅读:

重庆盐井河水库发现10处明清时期墓群

兰州明代古墓出土金色棺板

栖霞山东惊现唐代开凿佛窟

海峡两岸专家对福州老民居修复情况满意

分页:[1] [2]

编辑:何光群
清水蜿蜒前行,河岸垂柳依依,石道曲径通幽,白玉石栏杆矗立,两岸是明清..
江苏江阴长泾镇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北依长江..
位于济宁任城区南张镇凤台村,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化..
方山风景区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境内,距县城25公里,离泸州市区16公里,面积..
当今世界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例如东京、芝加哥、纽约和迪拜,但早在几..
古镇位于宁波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