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国家级文保单位 >> 正文
大通古镇
来源:铜陵华仔的博客  日期:2017-1-19

    大通,古名澜溪,至今已有2550余年历史。据宋代的《元丰九域志》记载,宋开宝八年(975年)之前就已正式建镇,距今已超过千年。1956年建市的铜陵,是一座因铜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铜文化是其主色调,境内的大通则是“中国古铜都”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

(初冬的祠堂湖风光) 

    大通因水成邑,是“全球唯一的江心古镇”,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曾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如今,在江心和悦洲、鹊江及青通河沿岸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散布着“梅根冶”、大通老镇等汉唐遗址,“长江四大名矶”之一的羊山矶、大士阁寺庙、西班牙天主教堂钟楼、英国圣公会教堂、曾有“小上海”美誉的和悦洲三街十三巷、国立十六中旧址等历史遗存,更有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风光旖旎的祠堂湖、碧波浩荡的九华湖、羊山矶畔高耸的“皖江第一桥”等风景名胜。鹊江两岸,临水建有气势恢宏、隔江向望的澜溪、和悦两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古镇的核心区,至今仍保存着古代城镇的肌理与风貌。随着解放后公路、铁路的兴建,1957年铜陵将大轮码头从大通下迁五公里外的横港,导致大通逐渐被边缘化,渐失商品集散都市的功能。

(蓝天白云下的祠堂湖风光)

(青通河上的船上渔家)

(午后阳光下的徽派庭院)

    澜溪街,濒临长江南岸边,始建于元代,历经多次战火,现存沿街店铺多为清代后期及民国以后建筑,明末所铺的街面石经多次翻修至今保存完好,独具“全球最宽老街”“安徽中南部近百年来不同时期建筑自然展示街”和“全球唯一铺方形街面石老街”三大特色,是如今依然“生活着的历史街区”;江心洲上的和悦街,清末民初号称“小上海”,居住着10万人,是大通作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的重要载体,如今已成“历史街区遗址”。

(修缮一新的澜溪老街)

    为保护大通历史文化资源不受破坏,推进铜陵南部城区加快发展,郊区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了“大通古镇保护与南城建设并举”的发展思路,在强力推进南城建设同时,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大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从而为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创新留住了根。

    2014年2月,大通古镇入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铜陵唯一入选的古镇。随着长江经济带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大通古镇整治保护项目从此提上议事日程。

(整治一新的和悦老街)

    依据省政府批准上海同济大学编制的《大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大通古镇修缮保护项目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方式进行。为防止修缮整治对文物建筑的破坏,郊区在项目实施前便组织专人开展深入细致地摸底工作,将整治范围所有征迁、修缮建筑一一登记造册,注明建筑名称、保护等级、修保方式与拆迁安置等,按保存现状与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分类修缮,分期实施。

(大通历史上曾经非常著名的商号又开始经营啦)

    “古镇保护整治项目重点突出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对于古镇街巷、古树、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细微之处,都予以重点考虑。”区长纪红兵在陪市领导视察大通澜溪老街修缮情况时就曾明确表态。“对于古镇的保护与整治,我们遵循历史的原真性,古镇的风貌、韵味、尺度、肌理都将原封不动地传承下来,充分展现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

(古老钟楼与沧桑古树,相映成趣)

    近三千年光辉灿烂的大通文化,塑造了古之大通、今之铜陵的文化人格。今天的大通正处在历史的又一个机遇转折点上,我们相信,大通一定会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将其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让千年古镇再现昔日繁华,成为更加繁荣、更具魅力的江南名镇,与黄山、九华山串连一起,树立铜陵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让铜陵、安徽乃至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

编辑:郁金香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复原9500年前古人的面貌
 ·江西:水库现摩崖造像佛头遗..
 ·南昌:海昏侯国遗址2号墓今年..
 ·学者:考古发现不会为海魂侯..
 ·海昏侯墓考古:孔子屏风实为..
 ·瑞典:青铜器时代最大墓葬之..
 ·山东:文物局长会议部署2017..
 ·陕西:保护文物敬畏为先
 ·栖霞:古镇片区打造国际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