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堡(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南坂下楼村前,为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武英殿大学士蔡新所建。他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工部、礼部、吏部、兵部、刑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又兼任《四库全书》总裁。城堡是当年蔡新家族防盗御寇的地方。

楼型内外二圈,占地6900平方米。内楼围三合土夯筑,二层砌石条,墙厚1.0米。平面为正方形,41米见方。外围四角左侧突出一个半圆形的马面,总平面呈“萬”字形。楼高二层、四面均隔为六开间,之间留2米宽的通道通向马面,进行防守。楼西面明间为祠堂或公厅,厅前加构前軒,以二支石柱承重,上作卷棚式顶。楼二层作内通廊,外墙高于屋面约一米,墙内留0.5米的人行通道,通达四周。东面明间作门及楼梯间,也为二层。

门作二层,内卷顶外平顶上有匾刻“永清堡”以及“乾隆己丑年,腊月谷旦建”,楼墙四周出马面上有楔形小孔,不设窗户。与楼墙相距20米建外圈,基部以乱石砌筑,上部以三合土夯筑,高4米,周长330米,外圈墙内建内向坡顶的平屋一周,建筑规格不一,可能是后期加构。楼东、北面有小溪,砌挡土墙形成天然护城河,又于东北侧建小石桥。

如今遗址依稀可寻,荷花池畔,依旧是古树萧森、湖石纵横,花园今尚存部分水池、奇石和残桥,可以想象相府往日是何等的繁华与喧嚣。在闽西南土楼建筑中,只有漳浦保存着“卍”字形的土楼,基本上都是乾隆年间建造的,主楼的四角均突出一个角楼,极大地提高了楼堡的防御能力和攻击能力。

永清堡南面是蔡新的花园,西面为蔡新的府第,永清堡位于建筑群的前面,具有防御的功能。

上世纪六十年代,永清堡被改为县拘役所,楼中部分已被改建,但大部分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