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国家级文保单位 >> 正文
岳麓书院:用千年韧劲弘扬了一种文化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朱珊  日期:2016-8-30


    书,是有力量的,因为它吐纳了人类的文明;庭院,也是有力量的,因为它用千年韧劲弘扬了一种文化。

    岳麓书院,这座创建时间仅晚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的世界第二古老学府,它21000平方米的土地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自己的沉积和傲气,让人忍不住去顶礼膜拜。书院集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布局,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门、堂、斋、轩、楼,每一样建筑都是那样的轻盈,而空气却很厚重,让人觉得吸进去的是文化,吐出来的是底蕴。

    据考证,早在宋代,长沙一带就出现了三个公认的教学等级:官办的州学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升入湘西书院;在湘西书院里的高材生,方可升入岳麓书院。依山傍水的岳麓书院择峡而栖,一道严进严出的门槛,两座催人奋进的牌坊,古代的学子为门槛而苦读,为牌坊而立身,却没有被围墙禁锢。这正是南宋岳麓书院山长张栻所提倡的“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这座原本没有围墙的庭院曾七次兵毁并重建。金兵南侵,苦苦经营150余年的书院被焚烧,史称“什一仅存”;元兵南进,书院师生誓死护院,人、书、庭院,从未像那次一样融成一体,化作青烟,化作英魂。之后的“寻毁为墟”、“毁败无余”、“即兴即毁”、“书院毁半”以及最后一次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空军轮番轰炸,在炮火中,庭院在承受劫难的同时一次次顽强地复生。

    这座庭院的第一次剧烈心跳来自于八百多年前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的那一次著名会讲,朱熹和张栻为精深的“太极”、“心性”、“仁”等哲学问题展开大辩论,三天三夜不下讲坛。此后,庭院便有了生机,“湖湘学派”更有了脉动。

    被后世尊为宋明理学开山祖师的周敦颐用他的《太极图说》和《通书》将中国的哲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爱莲说》当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成为之后许多文人处身立世的坐标。“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庭院的背后,我们还看到:清瘦的王船山在微弱的灯光下沉重著述,胸中涌动着“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激情;忧国忧民的魏源大声疾呼“师夷长技以制夷”,却最终愤而辞归;“中兴将相”南征北伐、兴办洋务,始终以儒家纲常伦理长埋心中。不仅如此,从唐才常的推崇实学、谭嗣同的《仁学》精神,无一不闪烁着湖湘文化的光芒。

    “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将山脉传承,庭院却将精神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庭院不断地将精神物化。一座寺碑,一对楹联,哪怕是一片树叶或是一块瓦片,都承载起一段历史,一段精神。

    岳麓书院用一千年的时间给现代学人铸造了一座丰碑。同时,它还用一千年的积累延续着教学。锐意进取的岳麓书院在世纪之交曾用一台“千年论坛”几乎再现了当年“朱张会讲”的灿烂。季羡林、金庸、吴冠中、黄永玉、杜维明、余秋雨、樊纲、张维迎等名家宿儒开坛布道,湖湘学人有幸再次如沐春风。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岳麓书院被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保护起来。而同时,也逐步恢复了它学术教育的功能———办研究所,展开学术研究,逐步地引起了文化界、学术界的关注。作为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目前岳麓书院有博士学位授予专业1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4个,并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即将成立中国书院博物馆。

    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式创立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编辑:夏腊梅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开封北宋新郑门遗址“城摞城..
 ·刘亚楼旧居遭拆 破坏文物须严..
 ·意大利地震 古建不防震致伤亡..
 ·揭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发掘过..
 ·连江县古民居保护、开发和利..
 ·连江最大古民居引资1.5亿元保..
 ·郏县北竹园村青山绿水古民居..
 ·遂宁:千年古建筑破损迟迟未..
 ·吕家村灾后古建筑重建 留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