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私家花园之恭王府
来源:《园林》杂志 作者:刘庭风 日期:2016-7-21
园林入口在中路,中路分三进院落。园门为晚清流行的西洋式拱券门。门额由恭亲王手书“萃锦园”三字。入园迎面为左右两青石假山夹道,之间有一空地。立此上看,则额:曲径通幽;左看,则曰:垂青樾;右看,则曰:翠云岭。据此,方觉此地非凡,有如入神仙洞府一般。过夹道,见前面有立石如壁,曰:飞来峰。飞来峰东有一小亭依附于山脚,曰沁秋亭,亭内做成流杯渠,文人墨客于此可做曲水流觞游戏,它是兰亭情结的延续。
过飞来峰,就是中路第一进院落。这一院落是一个三合院。前面一个水池,水源来自西路的大方池。此院水池做成一只向前飞舞的蝴蝶平面,取“蝴”的谐音“福”,而名为福河。福河上原有渡鹤桥。载滢诗《补题邸园二十景》称“长桥卧波,四顾浩如。”三合院主体建筑安善堂为面阔五间带前后抱厦的建筑。安善堂东西出抄手廊,廊折面向南,成东西两厢。东厢名:明道堂。西厢名:棣华轩。
过安善堂,进入第二进院落。此院落是一个四合院。正前方是高耸一石山名滴翠岩。山系太湖石构。山上一厅,面阔三间,名曰:绿天小隐。厅前有一台,曰:邀月台。中秋望月,此景堪称第一。厅东西接廊,转而南下,续第一进曲廊。中接东西两厢,东曰:韵花簃。簃即为堂边小屋。在苏州网师园有殿春簃,表示晚春之屋。韵花簃即是看花听曲之屋。滴翠岩下,有石洞,名:秘云。内嵌康熙手书“福”字石刻。有水从洞中流出,在滴翠岩前积成一湾。昔日,恭亲王之子载滢有道:“岩以太湖石为之,叠壁谺谺,不可具状。复凿池其下,每风幽山静,暮雨初来,则藓迹云根,空翠欲滴,吟啸徘徊,觉世俗尘气为之一息。”
过滴翠岩,则为中轴线最后一进院落。院落终点是蝠厅。因建筑正厅五间,前后出抱厦三间。两侧又出耳房,耳房比正厅略前,形成曲折对称类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厅。也是以蝠喻福。到此,可见全园有三福,各据一院。前院福河,中院福字,后院福厅。这与建福宫花园、乾隆花园之祈福是一致的。《尚书.洪范》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不仅皇帝求福,就是平民也在求福。
东路以建筑为主。东有两山南北奔趋,两山各在东南和东北转折成围合状。建筑分三个小院。,南面靠东院入,抬头是一精致垂花门,入内为狭长院落,院内当年种竹,正厅为大戏楼之后部,西厢为中路明道堂之后卷,东厢为一排厢房,院西为另一个狭长院落。入口月洞门,曰:吟香醉月。北面是东路的主体建筑大戏楼,戏楼自成一个小院,面积达685平方米,院内有前厅、观众厅、舞台、扮戏房等,厅内装饰豪华,是王府的观戏处。
西路以山水为主。西路的起始部分从飞来峰西走,在南端是两山之间的一个雄关。关名曰:榆关,榆关即长城的山海关,是长城的象征,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当年,清代皇帝就是从此入关,在园中设此关足以表示园主不忘记清祖从山海关入主中原的丰功伟绩。榆关之前是西路的中心大方池,方池东南角出细流折东与福河相连,大方池之中有一个方形小岛,岛上是观鱼台,以此来喻庄子濠上观鱼之乐的典故;池西是西山;池前有五间堂屋。东出抄手廊与中路滴翠岩的曲廊相接。
全园分三路,成多个院落。以福字贯穿全园,表明主题明显。山势围合有新意,榆关雄峙也有新意,但东部建筑较多,中部曲廊的围合也不够有机,特别是理水较差。从堆石、建筑、植物、格局上看仍有北方园林特点。分页:[1] [2]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