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石雕构件残件。刘朔 摄

北岳庙原后殿遗址上,泉塘支路修建工程已暂时停工。刘朔 摄

唐五代钱纹砖。刘朔 摄
近日,因道路施工,福州鼓楼区天泉路西侧的北岳庙(现挂“北庙”牌子)原后殿遗址新挖出了唐五代钱纹砖等古物。
这一发现,让多年来一直呼吁保护该庙的王世清老先生,以及当地对这座古庙深有感情的琦上村、琦下村村民,又开始怀念起过去的北岳庙。
在琦上村、琦下村村民眼里,原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有天井、戏台、前殿、大殿、娘奶宫、崇顺境等建筑的北岳庙,系着他们的“境运”,族人的平安都依仗它守护。
破土修路挖出古砖、石雕构件
“他们无证施工,还被我们发现挖出了唐五代钱纹砖,哪里还敢继续强行施工。”昨日,北岳庙管理人员马钦俤、张学如带着东南快报记者来到北岳庙原后殿,指着已被围挡拦起来的工地说。
在施工现场东北角坑壁上,考古人员拔出了两块印有钱纹的断砖,还拔出两块两面内凹的斗底青砖。
据悉,新修的泉塘支路将连接天泉路和白水塘路,全长80米。考古人员来现场前,庙里的人还在施工工地捡回一块刻有水波纹的石雕构件残件、两块钱纹砖和几块明清时期墙砖。
据考古队队员分析,这些唐五代钱纹砖和清代灰砖,正是古庙历代都有维修的证据。
“清代应是最近的一次维修,古庙现存的中殿就是清代建筑。”福州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解释说,可尽管本省很多文史专家、学者都有论证,现存的北岳庙就是闽王王审知夺取江山后,为一起打天下的先锋官刘行全立的“开闽第一庙”——北庙,但它现在还依然只是“未定级文物点”。
“它现存的建筑实在太一般了。”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叹息说,北岳庙即使就是专家、学者们论证的那座福州北庙,但也因为历朝历代的修缮,让现存的清代建筑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大打折扣。这或许也是这座古庙守护者们多年来想为其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如愿的原因。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