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富驿镇花林乡花林中心小学里,有座远近闻名的大雄宝殿。
这座大雄宝殿,常简称为大雄殿,是绵阳大市境内所存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陈永乐编著的《绵阳文化旅游大观》这样简略的记录了花林大雄宝殿:“花林大雄殿,坐落在盐亭县花林乡,现(2006)为乡人民政府驻地,占地面积2405平方米。大雄殿始建于唐,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修。1986年,盐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本是花林寺的一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亦寺庙亦学校。在民国三十二年时,花林寺右庙设第二完小,附设初中班,解放后的五0年,设完小。后来把大雄宝殿从花林寺剥离出来,寺校分家,继成为乡政府驻地后,又成为花林小学的一部分。
大雄殿坐北向南,阔三进五,长方屋基条石砌边,石板铺地,明显高于周围。屋身全木结构,四墙穿斗,殿内抬梁,柱头桶粗,梁檩抱大,斗拱广施,椽条厚重。屋顶为歇山式,青色筒瓦覆面,滴水檐瓦刻兽面,鸱吻吞脊,无宝顶,飞檐翘角上各有瑞兽二。纵观大雄宝殿,无雕梁画栋之感,不事华丽,专攻实用。
大殿几处大木上书写很多字,站在地上,有“大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几字可辨,看来此殿保留至今已满400年。400年里,地震等自然灾害多次光临,兵燹、文ge等不期而遇,大雄宝殿为什么能经受住这些考验,留传至今呢?
先来看看花林大雄宝殿的全木结构特点。
一.抬梁和穿斗结构屋身相结合

四面墙壁用穿斗结构,殿内采用抬梁结构,两者相结合,既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殿堂的稳定性,又尽可能地增大了室内抬空面积。
二.广施斗拱
檐柱四,每柱桶粗,四柱上贯通桶粗大木一根,大木上用厚木板垫平,上有转角斗拱、柱间斗拱和柱头斗拱。柱头斗拱和柱间斗拱共计六朵,各施彩绘,似六朵盛开的花朵,柱间斗拱四朵,其中明间二朵,次间各一朵,明间、此间和转角斗拱各不相同。
四面墙体转角处各施转角十字斗拱一朵,前面两朵彩绘,后面两朵素色。
四墙穿斗柱头上、穿斗斗枋横木间、殿内抬梁两层梁木间、连接抬梁梁架的两层横木之间、其余上下两层木料间,空间大则广施十字斗拱,空间小常施单斗。斗拱数量难以计数,斗拱的广泛使用,让上面的重力很均匀地卸传至下层,下层也四平八稳地支撑起上层。
三.殿堂斗拱随势造型,讲究实用

现场考察时,发现大雄殿的斗拱随势造型,各不相同,不似很多地方的斗拱那样千篇一律。
斜拱上的菱形垫木斗。斜拱上的“斗”大多不似横竖方向上的升斗那样中规中矩,而是广泛采用了菱形“斗”的形式,菱形斗实际就是一块有统一形状的菱形垫木。大雄宝殿经受了400年时间考验,时间也证明了这种菱形斗和普通斗相结合是合适的。
一朵斗拱各面对称、出跳、斗的数量各不相同。有的斗拱为二跳多踩斗拱,昂上第一跳里,有的面三踩,有的面两踩,有的面一踩,第二跳里,有的面五踩,有的面一二踩。有的斗拱昂上为拱,拱不上翘,一端有斗,一端无斗……

斗拱两跳重心不一致。我们平时看到的斗拱,几跳就似几层花瓣,每层花瓣都以花心(昂)为中心层层累加。而花林大雄宝殿的斗拱里,有几朵却呈现了两跳重心不一致的现象。昂上花开,第二跳却以第一跳的某一个斗为中心,花开四散。

穿斗间,梁间和檩条间十字斗和单斗较多。大雄宝殿四墙穿斗,柱上施斗拱。殿内抬梁形式,在抬梁两层之间,在连接抬梁的两层横木之间,在穿斗仿木之间,十字斗拱广泛适应,间隙很小的两层架空木料之间,常设单斗。

大雄宝殿的这些结构特点,是它能历经400年风雨而至今完好的重要原因。
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建筑"以柔克刚"
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保国寺
中国现存最壮观的木构
中国古建筑梁柱间的特色构件——雀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