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601/201611585016834.jpg)
杨椒山祠现状
西城拓“文道”修缮十余古迹古都中轴线西侧,由北至南散落着什刹海、地安门、大栅栏、天桥等18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今后它们将连缀成一条“文道”,迤逦而行,作为北京旧城传统风貌的精华区,统一进行保护。这是昨天(1月13日)记者从正在召开的西城区“两会”上了解到的。“文道”内,初步统计有十余处文物古迹会在“十三五”期间逐一修缮、开放。
修缮“公车上书”古迹
此次划定的“文道”,将西城区现有的18片历史文化街区全部覆盖。西城区副区长李岩表示,它是串联中轴线沿线有关各区域之间内在文化关系的骨架,是西城功能区、文保区建设的精华与灵魂。
“文道”内还散落着诸多年久失修的珍贵文物古迹,今年起将逐一修缮,并向社会开放。宣武门外,“公车上书”发起地——杨椒山祠即将实现完全腾退;南横西街上,同样因“公车上书”而闻名的粤东新馆也将在今年完成腾退开始修缮,而后将加入面向大众的社科类教育内容进行展示;大栅栏西街,护国观音寺年内腾退,将打造成为大栅栏历史文化展览馆;老天桥的新市区泰安里,这处已淡出人们视野的文物,将在今年启动修缮工程。
此外,西城区的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以及康有为故居、朱彝尊故居,这六处文保单位也将在“十三五”期间修缮完工,陆续对市民开放。
位于南海会馆内的康有为故居,眼下文物本体已经腾退完毕,外围仍有4户居民,今年有望完成腾退启动修缮。朱彝尊故居还有一户居民没有迁出,但主体已经修缮完毕,今年将督促加快腾退进度。
儒福里观音寺过街楼、每周评论旧址等一批迁建未落地的项目将会在今年落实。西城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备受关注的先农坛破损坛墙年内将启动修缮,还将依法认定武定胡同23号等一批文物价值突出且社会关注度高的不可移动文物。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