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霞深处 养生福地

耕读传家 文脉悠长

耕读传家 文脉悠长

在仙居著名的景点———景星岩的脚下有一个古村———下塘村,这是一个有500多户,2000多人口的大村,村民绝大多数姓朱,是仙居朱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虽然全村都姓朱,但是该村历史上一直分成下塘上和下塘下两个行政村,即使在前几年全县大规模村庄合并的背景下,依旧保留了两个行政村。
下塘村四周群山环绕,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汇入村西十八都坑,雄壮巍峨的景星岩和西岩从西南两面守护着村庄。每当清晨或雨后,云蒸霞蔚,景星岩和西岩在云雾的衬托下更显巍峨。村里的老人介绍说,下塘村原来叫下宕。
这里原来是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都是几人才能合抱的枫树、柏树、樟树和苦槠树。据村里老人回忆,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村里还有很多需几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樟和古枫、古柏,树上还栖息着猛禽,猛禽经常飞下来抓走村里的小鸡。
这些千年古树在“大跃进”的时候被砍倒,樟树炼了樟油,柏树、枫树做成了县内各个渡口的能载汽车的大船。处于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中,下塘村自然也是一个养生福地,村里老人普遍高寿。
根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康熙年间,村里的朱起崇因为家里五世同堂,被皇帝赐匾表彰,该匾额至今尚存。
下塘村历史上也是一个交通要道。古时浙赣盐瓷古道就经过下塘村。至今村口还保留着一座古路廊。路廊上有一块题有“烟霞深处”的石匾。
解放前,下塘村里不少人从事贩运私盐的生意。他们从仙居挑起鸡鸭去黄岩换了海盐,然后从朱溪镇大邵村进入仙居,经过上张、田市的谷岙翻过乌孙岭经过下塘,然后再经过白塔、皤滩、埠头、横溪再翻过苍岭至缙云、金华、衢州,最终到达景德镇。
在景德镇,把海盐换成瓷器,再原路返回仙居贩卖。一路不仅路途遥远,且那时还要小心土匪的抢劫和政府的稽查,可谓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
根据《乐安朱氏宗谱》记载,仙居朱氏的始祖朱养直自宋代从临海迁居到仙居东门土地堂,之后家族枝繁叶茂,成为仙居的望族之一。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