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南阳市发现鄂城寺流失文物
来源:南阳市张衡博物馆  日期:2015-7-8

    近日,南阳市张衡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了一批文革时期流失的鄂城寺文物。

    鄂城寺位于南阳市北20公里的石桥镇,曾是宛北一带著名的庙院。其始建于隋,鼎盛于宋,后代屡有增建,清末渐趋冷落,终被废弃。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山门前原有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照壁一座,照壁心由“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十六字构成,一字一石,四字一列,镶嵌于壁体之中。其中间4字为青石,四周12字为汉白玉,成为当时著名的“石桥八大景”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照壁遭到破坏,荡然无存,这十六块石质字构件由此而流散于民间,下落不明。

    为落实鄂城寺保护规划,加快维修复原工程二期项目进度,张衡博物馆于近期组织开展了鄂城寺相关历史资料的调查工作。日前,在对小石桥村的走访中,工作人员于村民张春龙家中,发现了上述照壁字构件中的三块,分别为“皇”、“辉”、“常”三字。此三块构件质地、尺寸相同,均为汉白玉,平面正方形,边长38厘米,厚10厘米。字为阴刻,正楷书体,结体严谨,笔法遒劲。其中,“皇”字构件右下侧有“乾隆”二字,字体较小,亦为楷体,略带行书笔意,又有魏碑率性意趣。三块构件中,“常”字左下角缺失,但未伤及字体,其余两块仅有部分磕损,较为完整。据张春龙老人讲述,文革期间,鄂城寺遭到破坏,照壁更未能幸免,被整体拆除而毁于一旦。一些村民出于保护目的,将部分照壁构件偷偷运藏家中,得以保存下来,免遭损毁。

    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南阳市十一中退休美术教师丁章华,绘于1961年的照壁素描图一幅。该图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照壁的形制、风格和整体结构,成为目前仅有的能够直观展现鄂城寺照壁的图像史料。另外,工作人员还征集到一幅由小石桥村村民齐文铎老人早年绘制的鄂城寺布局平面图。

    该批文物史料的发现,为研究鄂城寺的历史沿革和南阳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以及鄂城寺的修复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编辑:樱花
名称张爱玲故居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山丹大佛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色达古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松口古镇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噶丹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陈家大院

类别市(地区)文保单位
 ·“中国考古01号”首航南海 考..
 ·酒泉肅州發現10座漢代墓葬 搶..
 ·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文物在汉..
 ·伊拉克古城哈特拉2000年历史..
 ·刘时进调研保靖魏家寨西汉古..
 ·塔什干:神秘的丝路古城
 ·新疆霍城县惠远古城出土两块..
 ·济宁市国有可移动文物达51万..
 ·“七三一”陈列馆增436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