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岔道古城
作为八达岭外的第一道关隘,岔道古城因位于八达岭向西、向北之岔口而得名,历史上曾称作三岔口、永安甸。
岔道城于明嘉靖30年开始修筑,历时30年建成。古城依山势而建,中间略鼓,两端略缩,如同一叶小舟,盛起400多年风雨沧桑。
冬春交替时节的岔道古城,青灰色的城墙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画出一片宁静。走进城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至,青石条路从脚下无限延伸,以石径为中心,复古的民居如同书页向两侧摊开。别致的宫灯、翘起的飞檐、玲珑的凤角像精美的花边点缀其中。城内三棵超过300年历史的古槐,依然苍劲挺拔,与不远处起起伏伏的城垣轮廓相互映衬。
登上城墙远眺,城内鳞次栉比的古宅交错有致;城外,远处峰峦的线条飘逸洒脱,八达岭长城盘踞在山中蜿蜒起伏,别有一番风趣。虽然东城门外护城河道中的水已干涸,但透过河面上铺就的清代石板,仍能想象出当时的古城有着北方军城难得的灵动。
与城市中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纷繁的色彩不同,走进这座以青灰色为主色调的明清古城中,仿佛重新唤醒了静谧的历史画面。
岔道古城是登长城的必经之地。凭借特有的地理位置,这里的村民很早就做起了小生意,把山里的特产、手工艺品等挑上长城,卖给中外游客,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2002年5月,岔道启动了古城复建工程,对南段城墙、东西城门及部分古迹进行了恢复。到2008年,发展了古城民俗游,恢复了岔道古城内已有百年历史的康家老店、三顺店、兴隆店等老店铺,重现了古城原始风貌。如今,这座淡定悠闲的古城正在进行整体开发规划,将形成统一的风格来迎接游人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