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510/2015101092633592.jpg)
故宫文保科技部书画修复组成员正为《董诰花卉贴落》全色
即使是展厅一面墙的高度,也不能完整地把《董诰花卉贴落》展现出来。这幅宽280厘米、高460厘米的超大尺幅画作,经过故宫“文物医院”专家的精心修复,已看不出任何“支离破碎”的痕迹。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在神武门展厅开幕,集中展示了故宫院藏文物抢救性修复保护的典型案例,再现文物修复“古法”与“今术”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沿用“古法”,妙手回春
走进宁寿宫花园,穿过三进院落,就会看到园内最大的建筑——符望阁,这里收藏的乾隆、嘉庆年间词臣和如意馆画家的创作达44件。但由于年久风蚀,大部分画作都已破损,其中数《董诰花卉贴落》的“病情”最为严重。
“《董诰花卉贴落》送到我们手里时,几乎就是碎片。”故宫文保科技部书画修复组组长杨泽华说。由于这幅画被多次对折,折叠处产生大量碎片;同时,画绢质地糟朽,缺失多处,破损情况十分严重。
一堆碎片,再加上没有明确的尺寸信息,修复难度可想而知。2014年4月,接到任务后,杨泽华带领组员立即投入到画作的修复工作之中。修复主要沿用了传统书画修复技艺,但由于画的破损程度和尺幅特殊,并没有现成经验可参照。经过杨泽华和组员多次讨论,最后选择先对碎片加固、然后拼接、局部压平后再进行全色的处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诸多修复难题。
“在整个修复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拼接,组员们不得不每天都拿着镊子,夹着小碎片不断尝试,跟现在玩拼图游戏似的。”杨泽华说得似乎很轻松。可是要知道,一幅接近13平方米的巨型画作,碎成几千块,而且没有任何规律地堆在一处,其拼接难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每拼上一小块儿,整个团队都会沸腾一整天。
历经数月,所有碎片复原到原有位置,画作最终修复完成,原画神韵再次活灵活现。其实,“《董诰花卉贴落》的修复成功只是故宫文物修复中的冰山一角,很多文物都在‘文物医院’的救治和呵护下得以延年益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表示。
故宫的“文物医院”——文保科技部坐落在皇家四合院里,与故宫游览区的熙攘喧闹相比,这里特别安静。每天,这儿都有濒危的文物等待着文物医院的“医师”们救治。
“文保科技部主要是从事故宫院藏各类文物的保护研究、修复和复制,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国宝在这里获得了抢救性保护,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韩滉的《五牛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宋纪蓉介绍道。
目前,故宫的文物修复传统工艺技术的门类在中国是最全的,他们拥有的古书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修复与复制等技艺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其中“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技艺”“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