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器皿 >> 金银玉器 >> 正文
玉器器型——玉玦
来源:藏瓷网  日期:2014-7-31
 

    早期的玉玦,为夹戴或穿戴在人体耳垂部的装饰品,即耳饰。浙江湖州塔地遗址五十六号马家浜文化墓葬中,两件扁平环形玦分别位于墓主人头骨上下耳垂部,是扁平环形玦作为耳饰的最好实证。不过,这种环形一端有缺口的装饰玉器,在距今5300——43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开始了装饰部位的改弦易辙。良渚文化出土玉玦为数不少,但在耳部附近的案例很少,胸腹部突然成为玉玦的主要出土部位。其中,一类玦口相对一侧有小孔的玦,常跟小玉环等成组发现于贵族墓葬,表明单体使用的耳饰玦已转变为佩挂在胸腹部的组玉佩中的玉佩饰。

    玉玦由耳饰转变成佩饰,依照考古资料,这一最早开始于良渚文化的装饰位置的改变,经商周发展至战国两汉时期,竟赫然与服饰一起,成为分辨夷夏民族的要点。这一时期以中原为代表的华夏文化,玉玦不仅已远离耳饰的原初功能,而且还被赋予诸多特殊的寓意。《史记·项羽本纪》讲刘邦赴鸿门宴,席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于是上演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一幕。通过这段令人紧张得血脉贲张的玉玦故事,我们已然触摸到了“君子能决断则佩玦”(《白虎通义》)的周汉时尚。

    然而,当华夏民族逐渐摈弃玉玦的耳饰功能之时,周边的其他民族却依然我行我素,将玉玦高挂在耳垂之上,作为美和财富的象征。根据考古资料,玉玦与其他质料的玦形耳饰,是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装饰品,自西伯利亚向南,经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直至爪哇及新几内亚,如此广阔的空间内都出土过史前或历史时期玦饰。遗风所及,当今海南岛黎族妇女的耳垂上,依然可见佩戴着银质玦饰的案例。

分页:[1] [2]

编辑:樱花
 ·堂邑文庙大成殿进行“微创手..
 ·南京周园将移建35座徽派古建..
 ·山西“霸国文物”亮相首都博..
 ·隋朝萧后凤冠被送至西安修复..
 ·省文物局为五岩山东魏石窟拓..
 ·泰姬陵对面惊现神秘宫殿遗址..
 ·隐没小巷的千年古寺——瓦官..
 ·南京周园35栋徽派古建筑将重..
 ·即墨雄崖古城入选乡村记忆工..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熼叺浼欐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风郴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蜂负閿熸枻鎷烽〉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熺Ц璇ф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埅纰夋嫹閿熸枻鎷烽敓锟�
閿熸枻鎷锋潈閿熸枻鎷烽敓鍙綇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閿熸枻鎷�   閿熼叺鍑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鎴掞細Service@Yuanlin.com   閿熺晫璇濋敓鏂ゆ嫹0571-86438262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瀹為敓鏂ゆ嫹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鍥敓鏂ゆ嫹閿熸暀浼欐嫹  |  閫氶敓鏂ゆ嫹閿熸枻鎷峰潃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鎴橀敓鐨嗙尨鎷烽敓鏂ゆ嫹:閿熷彨鐧告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熷姹熺渷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熸枻鎷疯惀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璇侀敓鏂ゆ嫹鐗涢敓鏂ゆ嫹閿熺垂2-20100396
閿熸枻鎷峰顓岊亷鎷烽敓鏂ゆ嫹閿熻銈忔嫹閿熻剼锝忔嫹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