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瘗鹤铭”
约莫1962年前后,以买名帖好帖为骄傲的孟宪章买了一本《瘗鹤铭》拓本。三年后,1965年的一天,孟宪章又发现了另一本《瘗鹤铭》的老拓本。孟宪章花了8块钱买下了这本《瘗鹤铭》,这足以算是当时的奢侈品消费了。买下书后他又闲逛至西城一家名叫“梦雅堂”的书铺(今地处琉璃厂),书铺经理注意到他手上的《瘗鹤铭》拓本,于是上前主动与孟宪章攀谈,一番寒暄后对他说:“您手上这个拓本我愿出20块买。您愿意转让给我吗?”对于家庭状况并不富裕的孟宪章来说,出手阔绰的经理能让他赚上不小的一笔钱。但是孟宪章几乎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
两本《瘗鹤铭》拿到手里,孟宪章也曾犹疑,为什么两个拓本好像不一样。一晃数十载过去,一天闲时品卷的孟宪章无意中发现了两册拓本的大不同—字形、间架无一相同之处。
《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大字之祖”之称。《瘗鹤铭》石刻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瘗”即埋葬,内容虽不足道,但书法艺术成就极高。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瘗鹤铭》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它是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的代表,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上风雨剥蚀的效果,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此刻拓本久传,名震海内。
孟宪章手中的两册《瘗鹤铭》拓本,一本拓于清初,一本拓于明以前。为什么同一内容的碑刻,其拓本却有两个版本呢?是一真一假还是别有蹊跷?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