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土楼 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民族频道 日期:2014-7-16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福建土楼的根在永定,其他地方的土楼是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郑孝燮考察福建土楼后如是说。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位于永定洪坑土楼群的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2010年2月13日即农历大年三十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永定客家土楼,亲切看望了居住在土楼内的客家乡亲,代表党中央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新春来临,永定客家土楼春意盎然、生机勃发,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胡总书记冒雨来到永定县洪坑村的振成楼,该楼按《易经》八卦原理设计,以富丽堂皇、中西合璧、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著称,被称为“土楼王子”。楼主阿耕向胡总书记介绍了振成楼的客家文化内涵,胡总书记对客家土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边走边问,不时点着头。当阿耕指着祖堂的楹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介绍起客家土楼很好地传承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胡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好好保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把客家土楼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考察完承启楼后,胡总书记盛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