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前的建筑像一位衰老多病的老人蜷缩在四周的钢筋水泥房间,艰难地苟延残喘着。大天井中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更显出它的萧条和荒凉。坐北朝南的三间厅堂面向天井,中间那间是敞开的,里面堆满了废弃的农具、日常用品以及一些枯竹、断木,屋顶上横七竖八地挂着电线、枯草、蜘蛛网;右边那间厅堂的外墙是用黄泥土刷涂的,不少砖头裸露在外,墙壁上爬着一些枯死的野草,窗台上杂乱地堆着一些砖头、木板,屋顶瓦片残缺不全,日光倾泻进去,倒使堂内明亮了不少;左边那间厅堂用红砖砌墙兀自隔开,像是与其他两间厅堂没了关系,外墙则粉刷着白石灰。

不过,仔细观察,这座古宅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如,厅堂里的圆木柱粗壮挺拔,石头柱脚雕刻精美;残存的屋檐、门窗、牛腿雕梁画栋,花鸟虫草栩栩如生;两边的马头墙相互对称,凌空展示,甚为壮观,依稀可见当年新厅的精美和气派。
“别看现在的新厅这么破旧,想当年,它和它的主人都是很不简单的。”新厅后裔陈洪林说,孩提时,他依稀记得,新厅的正厅前梁上挂着“进士”牌匾,后梁上挂着“功名录”牌匾(文革时均被毁),而两边梁上,据老人说悬挂的是明代书圣董其昌、状元杨守勤,清代画家郑板桥等人题写的牌匾,整个厅堂显得雄壮气派,十分荣耀。

据龙溪陈氏宗谱记载,大陈新厅是明朝宣德年间的古建筑,占地300平方米左右,坐北向南,三大开间,出后门是小天井,长长的走廊通向二层的堂屋(已被拆毁)。新厅是始祖陈永章和他的儿子所建,其后裔人才辈出。慈溪落魄少年杨守勤被新厅源字太公收留,后陪着源字太公的儿子在京伴读,两人分别高中状元和进士。演字辈太公陈世恭,享年108岁,杨守勤曾为其写传记。河字辈于京公为万历年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