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空间 >> 正文
江苏古桥兼收南北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宏伟 陈阳洋  日期:2014-6-24

    古代如何造桥?夏永明介绍说,首先要将河流的上下游封堵,然后将水抽干,挖掉河底淤泥,直至硬地层,为加强地基,要密密麻麻地钉进木桩,然后在上面砌筑墩台。桥面施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搭脚手架砌筑桥拱和桥面;另一种是,把上游围挡挖开,放水进来,用船载石料到河中,在船上砌筑桥面,直至合龙。

    江南水网密集,还有先造桥再开河的做法,即桥梁先建造在拟新开河道的新桥址上,在完全干涸的状态下施工。桥建成后,挖开预留的新河两端堤岸,放水通航。当初造灭渡桥时,由于水流湍急,难以施工,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最传奇的是南京溧水的天生桥,名为“天生”,实为“人工”。明太祖朱元璋为使江浙漕运避开长江之险,缩短距离,下诏役使6万人开河。但是一座长达5公里、高5—30米的石岗成了拦路虎,主持工程的李新召集技术人员和老河工多次研究,终于想到了办法:先用钢钎在岩石上打洞凿缝,然后嵌以茼麻,浇上桐油,点火焚烧,再泼上冷水,使岩石激裂。经过这样反复烧灼,竟然使河岸岩壁被烧成赤色,胭脂河的名字由此而来。在凿缝过程中,“以巨石留为桥”,离河34米高,宽八九米,非常壮观。天生桥原为南北两座,后来南桥于明嘉靖七年(1528)春天崩塌。北面这座桥历经600年仍完好无损,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

    这几座著名古桥,其主持者和“工程师”也许还能被记住,但更多的桥工都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好在古桥还在.

分页:[1] [2] [3] [4]

编辑:樱花
 ·广州出米洞“立竿无影”
 ·岐山发现仰韶文化遗迹
 ·蓟县考古发现一座战国时期墓..
 ·洛阳曾出土丝路相关文物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列入世界遗..
 ·温州千年古村将祠堂改建为展..
 ·周恩来鼎力保护北京颐和园牌..
 ·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开幕 明代外..
 ·吴敬梓故居复建完工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