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昨日启动。北京市文物局透露,今后,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实物和场所等都将纳入保护计划,修缮时将力争保护原貌,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护的同时还将充分改善当地居住及经济环境。
“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52个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名单。”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北京对传统村落的调查也于2012年启动。经过市农委、文化、文物等部门的联合调查、推荐以及文物与保护、建筑与规划、民俗与文化等各方面专家的评审,初步确定了分布在13个区、县的52个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名单,并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了村庄基本信息。其中,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等13个村落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调查还在继续,如果发现精华村落,名单还会继续增加,争取在今年年底能整理出一个名录。”王玉伟表示。
昨天,北京先期启动了水峪村瓮桥的修缮工程,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由此拉开帷幕。今后,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实物和场所等保护工程将陆续纳入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计划,历史环境要素也将陆续得到保护修缮。目前,市农委已经着手对第一批5处“中国传统村落”启动修缮保护规划,分别是房山区南窖乡的水峪村、门头沟的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和爨底下村,顺义区的焦庄户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