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风景名胜建筑 >> 正文
中华灵宝圣地葛仙山
来源:上饶日报  日期:2014-6-10

灵宝圣地葛仙山

    武夷山迤逦千百里,绵延数万峰,至葛仙山聚然而止,结秀于此。东南而眺,万千山峰联袂而立,奇姿各异。西北而瞰,城市乡村田园河川棋布,风光无限。

    当年,各处寻觅归宿福地的中国道教灵宝派和民间道派创始人、医药学家、旅行家葛玄,来葛仙山极顶,巍峨磅礴,高入云端,“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感到仿佛到了天上宫阙一般。又见足下一泉,上下鼎冽,水清鉴发;而山中林木繁茂,岩页参差,气象万千,药材遍野。于是,在此筑庐,作为他一生最后的修真地。

    自然风光

    华东屋脊黄岗山海拔2158米。与黄岗山相距只有数公里的葛仙山,海拔1093米。千里武夷山蜿蜒至此驻足,南是山海云涛,龙游般的众山脊,时幻时没;北是村庄田园,河川交错,阡陌交通,人间烟火缭绕。一派天上人间之意境!难怪乎葛玄要选在这里“升仙”了。葛仙山以神秘悠久的宗教文化和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而著称于闽浙皖赣,号称“中华灵宝独一处”。自明代以来,葛仙山寺观形成了每年六月初一开山门、十月初一关山门的例规,期间数万群众形成的庙会成为葛仙山文化中一道古老而斑斓的风景线。

    在葛仙山观看日出云海群山之巅,尤为荡气回肠,极尽壮观。紫云峰位于大葛仙殿西北,由于山体的特殊位置和阳光的折射作用,峰前云生雾起,时白时紫,似山似海,极尽变化,虚无缥眇,意味无穷。香炉峰是葛仙祠的天然香炉,其峰巅恰在大葛仙殿的中轴线和水平线上,从大葛仙殿八卦门里遥望之,时常蒸腾于峰头的白云,恰如葛仙祠香炉中的缭绕青烟。

    宗教文化

    葛仙山寺观以玉虚观为代表形成了具有宋、明古建风格的建筑群。葛仙山被誉为道教灵宝派发源地,葛仙祠、慈济寺为全省重点开放寺院,是道教、佛教和睦共处的宗教胜地,形成“一山两教”、“道释共处”的宗教文化特色。传说,葛玄当年遍游天下名山,最后选此作为修道归宿之福地,于是结茅建室,隐居修真。后人为感其恩德在此建祠供奉。祠观建筑由葛仙殿、老君殿、送子观音殿、三宫殿、灵宫殿、地母殿、玉皇楼等建筑组成,依山而建,层层递进,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葛仙殿下方是慈济寺,寺院有“大佛殿”、“罗汉堂”、“观音堂”等,供奉着如来、观音、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韦陀和十八罗汉。为何道教圣地迎来佛僧?这里有个缘由。在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葛仙祠香火太盛,而道人甚缺,面对万众香客,唯恐人满为患、滋生事端。为维护治安,便邀请“鹅湖峰顶寺”门人前来设立分院,共理庙会。于是,便出现了“一山两教,道释共处”的局面。

    人文历史

    千百年来,文人学士慕名来葛仙山参访的很多,留下大量的诗文,极大地丰富了葛仙山的道教文化。白居易、李商隐、韦应物、吴长卿、王安石等,大道士王重阳、邱处机、张三丰等都拜谒过葛仙山。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起,每年六月初一开山门,本地及周边地方官员均要循例上山拜谒,求福于民。为此,山门外建造了接官亭,以便礼待。

    宋时翰林熊元复登上葛仙山后写道:“秋风吹我衣,秋雨洗我心,乘风直上葛仙顶,仙家楼台烟霞深。蓬来何曾弱水陋,兜率有人才咫尺,等闲拍倚栏杆,惊蛟龙移窟泽……觉来两袖携天香,是非忧乐俱两忘。”元时胡汝题诗:“白云红雾锁山屏,古木蟠空颧鹤飞,丹室草青仙客去,经床香渺道人归。”这些,都足以表明历代名人对这座宗教名山的仰慕之意。

编辑:樱花
 ·去天竺山脚下 感受民俗文化
 ·阳澄湖镇出土一块都穆后裔明..
 ·阳城打造民居保护试点
 ·司马光墓再修缮 有望告别“水..
 ·婺源理坑明清建筑成群 成首批..
 ·长治县“国保”玉皇观开工修..
 ·近5000件(套)文物免费对外..
 ·汶上宝相寺塔佛牙舍利将亮相..
 ·江阴将现徽派古建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