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光阴故事 游四大古村落
来源:新浪旅游 日期:2014-4-28

从化钟楼古村
3、从化钟楼古村
钟楼古村位于广州从化神岗镇,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每条巷的两侧是民居,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通对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落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民居的布局则为三间两廊,民居的一门、一墙、一趟栊,都凝聚着当年人为“防卫”费煞的苦心和智慧。民宅的墙有三层,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盗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
从化的古民居里都没有窗户,只有门和墙,家里惟一的采光口只有屋顶一块不到20厘米宽的明瓦,阳光从那小小的瓦片洒漏下来,很有韵味。这样的设计,一是用于防盗;二是房间阴凉的需要。有趣的是当地的村民都能告诉你一个关于他们的祖先“计划生育”的故事:钟楼村的祖宗欧阳山,在建祠堂时共建了99个门,并告诉后代,村中男丁的数量绝不能超过门的数量,否则就有人不能自立门户了。所以到现在,钟楼古村的男丁再没有超过99个。

三水大旗头村
4、三水大旗头村
镬耳屋下文渊长,榕树头前鬓私语!
阅读南粤传统韵味,我们只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回首,就会发现她在你的不远处。
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古建筑群,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它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该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聚族而居,布局协调,风格统一。
住宅形式为“三间两廊”式,天井两侧是行廊及厨房,正房三间,中间厅堂由一木屏风分隔为厅堂和卧房,卧房上为阁楼,放置杂物,木屏风前有简易神龛,供祭祖先。厅堂以木趟笼与天井相连,天井的墙面饰有砖雕,用以拜天官之用。山墙立面开窗少且小,山墙顶为锅耳式封火山墙,下有草尾装饰,入户门为框门,上有门罩,大旗头村每栋住宅的墙裙至少有40公分,且为大石板墙裙,加强防潮效果。房屋结构为山墙承重。大建筑群从西向东,群体布局整齐密集,小巷纵横,东有池塘、晒坪及麻石广场,西有广场及池塘,南北两侧均为其他姓氏家庭的旧民居。
整个村占地约52000平方米,古建筑群面积约14000平方米,前临半亩鱼塘,塘基砌以三石块,突出部分状如壶嘴,塘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形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大旗头村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合理,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自“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入水塘。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暗渠和疏浚下水道。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