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风景名胜建筑 >> 正文
独步西塘 摇舟走桥赏柳垂旧
来源:新浪旅游  日期:2014-4-28
 

    水是西塘古镇的灵魂。河面安静,河水墨绿,它不仅承载了古镇千年的历史,也抚平了今人生活里的浮躁。古镇的美离不开水。河岸上,或是拂动的杨柳,或是傍河的民居,倒影在水中晃动,水面上下相映成趣。灯笼也是西塘的特色,沿河的古宅墙上、楼上、廊棚的柱子上,包括游船上,都挂了很多红灯笼。在船头拐向稍窄的河面时,不远处,一座石拱桥出现于视野,人们在桥上缓缓移动,远屋和近水被桥烘托得十分调和,舱里短暂的寂静被立即打破,大家争相以石桥为背景拍照,小船又大动起来。这时行走在桥上的人,他们无论是外地来的游人,还是本镇出门散步的老人,都不会知道自己正扮演着为西塘造景的角色,被定位在一张张相片里。

    人在水上,虽然说笑不断,心境却不由自己,更加柔和、细腻起来。随着乌篷船缓缓地漂移在桨声中,精神上的无形束缚都被迅速解除。真想就这么摇啊摇的,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做,直到天荒地老。

    七老爷庙和老爷出巡

    在坐船到雁塔湾后下船,就可以看到护国随粮王庙。


                                  “七老爷庙”

    护国随粮王庙俗称“七老爷庙”,供奉的神灵姓金排行第七,老百姓称之为七老爷,这是受当地人爱戴的地方神,所以香火很盛。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旱灾,乡野颗粒无收,处处饥民。有个姓金的督运皇粮路经此地,见鱼米之乡的百姓挨饿,在岸边围着求粮食,动了恻隐之心,将运粮船队所有粮食尽施于民。皇粮放完了,百姓得救了,但他却犯了私分皇粮的死罪。他自知逃不过惩罚,投身于雁塔湾的河里自尽了。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舍己救百姓的好官,就自发集资造了一座七老爷庙。七老爷投河自尽后朝廷查清真相,追封为为“护国随粮王”,七老爷庙也同时改名为“护国随粮王庙”。

    在七老爷庙里还挂了很多形似叶子的香包,称为秋叶,因为秋天象征着丰收,这些叶子都是当地60至70岁的老人家手工缝制的。两侧大柱上的对联:“旱裂连阡,施赈活人万众。仁留金邑,追恩长祀千秋”。虽只有短短十个字,但记述了七老爷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记起西塘地方志上有记载七老爷庙庙会和出巡的情景,庙会现在也常举行,只不过借农历的四月初三,进行大型的祭祀敬香活动,附带的在寺庙广场或附近举办盛大的贸易交流、商品买卖以及文娱体育表演,也算是极为热闹也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蜿蜒的廊棚

    廊棚

    出了七老爷庙往前,就是那沿河绵长的一袭长廊,灰瓦蜿蜒,屋檐下的廊柱,在河岸上一根根有节奏的排列着,映漾着清亮的河水,把人们的目光引伸到尽处,让人不由得感叹,多长的廊!长廊中有几处供人休憩的亭廊,或是台廊,打破了线条的单调。至于对岸一簇簇高翘的马头墙,一家家临河踏级入水的埠头,和这边平直的廊棚是绝妙的对比,一虚一实,一高一低,一黑一白。一条河把她们连系又分割,水是流动的,小船在游弋,静的和动的,轻的和重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闲步在长廊里,一式的木架构,砖铺地面,显得那样淳朴。依着河沿,看着河里的倒影水波,听着来往水乡女子的轻声呢喃,直想找一处靠栏坐下,享受这难得的净化心灵的天地。

    其实不只西塘,江南古镇的街市的沿街店门前都常搭有棚布,使商贾买客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后来有的就做成了固定的廊棚。一端靠着铺面楼底,一端伸出街沿,撑以木柱,实铺了屋瓦,成为店铺门面之延伸。近代建筑学术语称这为“灰空间”,因为这个空间是介于店堂和走道之间的,行人在此可停可行,非固定的活动场所。这确实是方便了买客和行人,当然,做了棚廊的店铺生意肯定比不做的好,一家店做,家家店做,就连成一气,变成沿街长廊了。在许多古镇这些廊棚常常是一家一户自己做的,所以高低不一,大小不一,形式也不同。而西塘历史上地方政府进行过统一管理,联建成片,大小高低也基本一致起来。还为了方便行人,在沿街不开店铺的地段也搭起了廊棚,把全镇主要街道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西塘全镇廊棚绵延千米,下雨不湿鞋,不用打伞的情景。她也是古镇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西塘里的桥和弄

    西塘有三多,这第一多就是桥多。我们沿途经过的桥就有:

    环秀桥,建于明代,当时是根据明代诗人周炳的《环秀短虹》而得名,是西塘镇上27座古桥中最早的一座高桥。所谓环秀,就是让大家走上桥面时,不妨环顾四周,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桥下的河是扬秀泾河,上游通太湖,下游通上海的黄浦江。站在这座环秀桥上,西塘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可以说是净收眼底。

    有座造型独特的廊桥名叫“送子来凤桥”,非常宽,两边都能走,同样建于明代,为三孔石板桥。传说建造时,适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这么美的鸟应该是凤凰,天降祥瑞,恰逢桥边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古取名“送子来凤桥”。历经几代重修,后由同济大学设计,采用江南园林复廊形式建造,此桥又名“情侣桥”,寓意情侣步过此桥,婚后必生贵子,所以现在西塘的男女青年结婚,都喜欢到桥上走一走。


                                    “五福桥”

    烧香港上有个“五福桥”,他是由当时西塘的五户人家共同集资建造的,这五户人家分别把五种不同福气都安置在桥面上。据西塘的老人说,人要从这桥上走过会带上五种福气,分别是:长寿、康宁、富贵、德、善终。从五福桥上下来,走的是西塘的高阶沿,所谓高阶沿,就是一排底矮的房子,但台阶很高,因为这里以前住的是西塘最有钱的人,但因为江南人财不外露的秉性,所以在门面造上一排低矮的房子,但里面却是深宅大院。把台阶筑高,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桥多、廊棚多外,西塘还有很多的弄。有人说西塘的弄堂是西塘人的命脉,此话有一定的道理。弄堂作为市镇及宅屋建筑的一个部分,也有着它深邃的历史背景,它对西塘人内秀的文化性格有着一定的影响。


                                        石皮弄

    石皮弄就是西塘122条弄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它全长68米,由216块石板铺成,最宽不过1米,仅容两个人擦肩而过。石皮弄两边山墙8米高,仰视是一道狭长的天空。弄堂里点缀着红灯笼,又显出了江南的风味来。因为薄薄的石板下有一条很长的下水管道,所以石板就像皮一样的覆在上面,故此得名“石皮弄”。 
    博物馆里看古今

    西塘古镇的居民爱好收藏,镇政府协助这些民间收藏家展示,陈列他们的藏品,也增加了古镇的文化含量和旅游内容。现在已经开设有以藏家命名的木雕、根雕、瓦当、服饰和书画古董民间博物馆。 
    江南瓦当陈列馆

    江南瓦当陈列馆地处水乡古镇西塘西街51号,是古镇民间收藏家董纪法先生收集、陈列的江南水乡民间砖瓦艺术陈列馆,现已成为西塘古镇的一个特色专题博物馆。

分页:[1] [2] [3]

编辑:樱花
 ·山东博物馆将揭古寺沉香之谜..
 ·山西阳曲县发现古代千佛造像..
 ·成都都江堰发现汉代无头石人..
 ·6名男子倒卖2598件文物被捕
 ·扬博珍品亮相"海丝特展"
 ·北京“老建筑”首次亮相台南..
 ·福永凤凰古村三大建设项目今..
 ·西藏文物保护走向法制化和科..
 ·商承祚曾冒日军战火抢救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