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铁沙中线在启德发展区的建筑工地,早前掘出宋元时期的方井遗址及数千件重要器物,是本港近年重大的考古发现。政府已决定原址保育方井,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昨日表示,考虑将方井纳入拟建的宋皇臺公园综合规划内,让公众在观赏龙津石桥遗迹的同时,欣赏这批宋元时期至二十世纪60年代的遗迹遗物.
正在兴建的港铁沙中线,考古专家早前于“大围至红磡段”的圣山北研究范围,在其中一个属额外调查范围的探坑内,发现一口属于宋元时期且保存良好的方井,另有约3700件重要器物及1000多箱普通器物,均属宋元时期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陈茂波昨日以“一口井承传香港歷史”为题撰写网誌称,今次是首次在香港发现宋元时期的方井,显示早于1000多年前,启德区内已有人居住。
沙中线行车道修订走线
由于发掘到的考古遗存数量庞大,陈茂波称,专家仍在进行研究和整理工作,全面的考古评估详情将在最终报告发表。为原址保育方井,他称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修订原本经过方井的L9路的行车道走线,避开方井位置。
至于日后公开展示的安排,他称仍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但他透露值得考虑的方案之一,是将方井与拟议的宋皇臺公园进行综合规划,让大众在观赏龙津石桥遗迹的同时,也可参观这批遗迹遗物。
陈茂波又称,为了更好保护方井,避免其暴露于空气,受到自然侵蚀,政府先前已用保护物料将其覆盖,再回填沙土,设立保护区,使方井在一个稳定的埋藏环境下保存。他称,这种保护方法常见于内地及欧美,可为将来重新开挖遗存提供更好条件。
他表示,方井附近一带并未发现其他考古价值相若而须原址保留的遗存。工务部门会在方井邻近的道路工程施工前,聘请考古专家进一步勘测,确保工程符合文物保育的要求。他称沙中线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显示,建造工程可能影响圣山北潜藏的考古遗存,港铁遂按照环境许可证规定,委託考古专家在2012年11月至去年底,在该处进行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整个发掘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按现场实况分为164个探坑或探方。
建设与保育取得双赢
陈茂波称在今次考古发现的过程,由方井的发现,以至原址保育方案的商议,都表现出政府各相关部门合作无间,尽力为香港的都市建设与文物保育取得双赢的解决方法。
根据文物影响评估机制,所有新基建工程项目的倡议者及相关工务部门,均须研究工程项目会否影响具有歷史和考古学价值的地点和建筑物。若有影响,便须进行文物影响评估、制定缓解措施及邀请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