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考古学家证实汉民族为“混血民族”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阳  日期:2014-4-18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近日向记者透露,该中心正在进行的《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证实,汉民族为多民族融合而来的“混血民族”。

    朱泓告诉记者,该项目以中原地区出土的人骨材料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多的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原地区汉族体质特征古今差异明显,并从宋代开始进入“混血”状态。“这两点发现从生物考古学角度证明,汉民族确实为多民族融合而来。”这一研究成果为丰富中国汉民族形成过程中各个古代民族的迁徙和融合模式,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等重大理论问题的阐释,积累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科学证据。

    据介绍,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与现今当地汉族体质特征差异较大,反而更趋同于今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南方省份汉族。“经过几十个遗址、数以千计的数据测量得出,古中原类型人面部具有‘低面、阔鼻、低眶’的特征,与现代北方汉族面部狭窄而高,鼻宽、眼眶宽度和面部扁平度均为中等形成反差,”朱泓表示,“中原汉民族面部特征的古今差异表明,古代汉民族必然在某些阶段经历过其他民族血统的融入。”

    经研究发现,从前秦时期至汉代,中原地区居民均属于古中原类型。但从宋代开始,当地汉族体质特征开始偏离该类型,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学距离,显示出更为混合的体质性状。朱泓说:“混合体质性状的出现,是因为宋墓里的人骨,在原有古中原类型基础上,接受了较多来自其他族群的遗传学因素,包括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的古代戎狄族群,也就是融合了其他古代民族。”

    朱泓表示,汉族以古华夏族为主体、由历史上多个民族融合而来,这已是一般常识。但以往的研究多以历史文献记载为基础,脉络形成并不精准。此次依托生物考古学的考察,汉族为“混血民族”已被证实,意义重大。

    据介绍,《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的生物考古学考察》2011年立项,以汉民族形成过程中各地区古代居民及动植物遗存的形态学特征、遗传学形状为研究重点,意在探索各古代民族的迁徙和融合模式。
编辑:樱花
名称铅山河口镇明清古街韵味足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西沙埠古城要建遗址公园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文化长安 西安十大景游玩推荐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八卦村 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玩转甬城人必知十大最美景区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武威穿越古代的威武霸气之旅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可逛明清古街 观悬棺葬遗址
 ·故宫今年8月首次启用电子票
 ·主城区文保将实行“一张图”..
 ·我市9位专家进入文物工程专家..
 ·隋炀帝墓135件文物展出
 ·古玩收藏品文化节明日启幕
 ·皇泽寺三维激光扫描项目正式..
 ·借《赵飞燕玉印》谈文物真伪..
 ·36件国宝级书画作品汇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