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綦江崖墓文化十分丰富,以汉代崖墓文化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分布在永新镇、中峰镇、横山镇和东溪镇等的河谷岩壁上,当地人称为“蛮子洞”和“七孔子”。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才让沉睡千年的綦江崖墓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据有关专家介绍,綦江纪年崖墓占重庆市的十分之七,共计1800多座,纪年从延光年、熹平年、永和年到建安年均有,全部阴刻隶书,时间跨度100多年。
崖墓中的男女生殖饰品
位于綦江区东北角横山镇施家山的峭壁上,共有24座汉代崖墓,这些崖墓外门顶有一对如菠萝般大小的门簪。考古学家称,其实这就是古人雕塑的男根“龟头”,是男人墓中的特殊饰品。“龟头”全身至上而下凿有纹路,如足球般大小。站在岩下抬头仰望,“龟头”恍如紧拽的两只铁拳,十分雄壮。除了崖墓门楣前的“龟头”,洞中还有用单线条刻下的男性生殖器图案。墓顶为有装饰线的两面坡屋顶,内壁刻有马、鱼等条纹。考古人员在其中一座崖墓中,发现有东汉时期的阴刻“延光”年号,“延光”距今已有1800多年。
而东溪福林的崖墓群,墓穴顶犹如蒙古族帐篷,顶中央有一方凹洞,洞口直径约10厘米,洞深5-7厘米,4条棱线由顶部向四周发散,顶洞内共嵌3层。考古人员经过考证认为,墓顶中间的方形洞代表的就是女性生殖器。也就是说有这种图案的崖墓所葬的就是女人,俗称女阴墓。女墓的墓室大小差异不大,每墓其顶均有或方或圆的“凹洞”,大小也有区别,3层洞顶的极少,大多只有1层。门外壁刻有鸟、孔雀、女式发椎头像。
扶欢镇峭壁上的崖墓内,除了墓顶的“凹洞”外,还有莲花图案,莲花是女阴生殖器象征物,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银川贺兰山等地的岩画中都有过类似的象征物。
生殖器饰品是谁的杰作
崖墓门楣前的“龟头”和墓中的“凹洞”、莲花所表达的都是一种生殖崇拜心理。有专家说,门楣前的“龟头”和墓中有男性生殖器图案的是“男性墓”,墓顶有“凹洞”、有莲花图案的是“女性墓”。那么,为什么横山镇的崖墓群全都是“男性墓”,东溪镇和扶欢镇的崖墓群全是“女性墓”呢?
也有的专家认为,女性死后用男性生殖器陪葬,男人死后用女性生殖器陪葬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形式反映出了当时的婚姻状态和社会现状。当然也不排除远古的时候,在綦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分别居住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崇拜和图腾。
东溪镇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古时候东溪叫僰溪,汉代叫僰溪沟。汉朝时期这里居住着的就是僰民族。由贵州省桐梓县流往这里的一条河叫僰(濮)河。这一带直今还留有僰人的文化遗迹。有人说,僰(濮)河两岸峭壁上的崖墓,其实就是僰民族的杰作。僰民族的葬式以悬棺葬为主,崖墓葬其实也是悬棺的一种方式。如果崖墓真是僰民族的遗物,那么,女性生殖器就应该是僰民族的图腾。
綦江境内的藻渡河,在贵州境内称羊磴河,这条跨渝黔两地的河流两岸,曾生活过一支古老神秘的民族——南平僚。“僚人”,是古代对百越各系民族的泛称。藻渡河在旧志上称作“僚人河”,是綦江(古称南溪、夜郎溪、僰溪)的两条主要支流之一,以前为山高林密、蛮荒瘴疠之地。南平僚就在这些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穴居、渔猎生活。
南平僚的生活习俗带有明显的夜郎民族特征,葬俗以岩墓葬、悬棺葬为主。自东汉至隋唐600多年间,南平僚在綦江、万盛一带留下了大量岩墓群。如果这些岩墓真是南平僚的遗物的话,墓里的生殖饰品就该是他们的杰作了。
綦江也曾经是傣民族先人生活过的地方,傣民族也是一个崇拜生殖器官的习俗,鸟是男性象征物,凤是女性象征物。历史上,傣民族因纹身被称为“花脚蛮”、“花肚佬”。“凤文化”是傣族文化的主要标志,至今,傣族丧葬时也有用凤鸟图案的习俗。崖墓里的生殖饰品会不会是傣民族的杰作?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