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明代家族祠堂变身村史馆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李怡然  日期:2014-2-21

展出的古农耕用具

展出的古农耕用具

    棉车、剥车、摇车、犁……这些古农耕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年轻人看到了恐怕还不知道是什么。然而这几天,高淳区桠溪镇西舍村村史馆可热闹了,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到村史馆里去观看这些大部分已经不再使用、渐渐消失的农耕器具。据当地村民称,村史馆的前身还是明代初的家族小祠堂,至今600多年的历史。

    古农耕器具展示历史文化

    西舍自然村是一个有近400户村民的村庄,村民大部分姓芮,同宗同族。昨天,金陵晚报记者看到,这幢青砖黑瓦的村史馆在村子的中间,共五间。村史馆虽说是新修的,但里面的屋梁仍是古雕木刻,没有动过,一些古旧的农耕用具摆放有序,共有30多件。一位村民告诉金陵晚报记者,很多农耕用具还是民国时候留下来的,现在劳动生产条件改善了,这些成了老古董,不少农村的年轻人根本没见过。

    这位村民介绍说,自从村里有了村史馆,村里人把这里当作文化阵地,还有许多外地人也来这里欣赏这些逐渐消失的农耕器具。村里每天向村民开放,看到这些农耕用具不少村民都在感叹上辈人农耕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多地了解农耕历史文化。

    祠堂已有600年历史

    今年79岁的芮必贵老人是村里的长者,对家族历史文化有所研究,他告诉记者,村史馆的前身是村里的小祠堂,也叫全恩堂,建于明代初,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当时村里分南北两处,南处建大祠堂也叫秩序堂,北处建了这座小祠堂。芮必贵说,小祠堂摆了祖宗牌位,每年清明节村里人都要到里面祭祖,小祠堂也是村里议事的地方,不管哪家有什么矛盾都要到这里调解。上世纪的1944年,溧高县县长周林将国华中学搬迁到村里的大祠堂,原本大祠堂西舍小学搬迁到小祠堂里,当时新四军也在这里办过公。后来西舍小学搬迁后,小祠堂闲置着。小祠堂原来有东门还有天井,村民在东门前建房后不方便出行便将东门改成西门。

    据一位村干部介绍,西舍村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村,小祠堂也是村里的历史文化产物。经过风吹雨打小祠堂很破旧,为保留和传承,村里投资20多万元对它进行新修,并将小祠堂改为村史馆,特意花1万多元从村民家里收集了30多件过去村民实用的农耕用具,把它们作为历史生产生活用具供村民们观赏,让村民回味过去原生态生产生活,更多的还让村民受到启发和教育。

编辑:菩提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