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罗古镇
波罗,佛教用语,是梵语“到达彼岸”的音译,这个陕北小镇由此得名。
“弹起个三弦定起个音,各位亲朋来听我音……”王勇随口就能说上一段,就是靠着这段《陕北好地方》的说书本事,他获得了“陕北说书十佳艺人”的称号,但他表示总要创新,总要说说美好的新生活。
生在波罗长在波罗的陈伯瑞老人对古城情有独钟,每每有游客来,他都会带着游客转古城,讲古城。陈伯瑞老人今年68岁,他自幼在波罗古堡长大,从没离开过古堡,他对波罗史志脱口即来。“说是堡,其实规模挺大,让我说,这里就应该叫波罗古城。”陈伯瑞说,这里原本居住一万五六的人口。
随着陕西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启动,波罗古镇重现生机。
“我们将项目分为古堡建设与集镇建设两处进行。在古堡建设中,累计投入6500万元对古堡进行修复,目前古堡街道部分商铺、北城墙和南瓮城工程以及参将府、三官楼、凌霄塔、木石牌楼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古堡街面及部分人行道的铺设和管网埋设工程已完成。在集镇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671万,其中投资432万元建设波罗文化广场1440.63平方米;投资150万元新建前梁农贸市场……。”波罗镇纪委书记拓小晨告诉记者。
朱家沟村是该镇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早在几年前,该村81户近500人就搬至新村。“我们这里还是白于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有一部分移民计划,我们将陆续实施。”
据了解,以正在建设的怀远大道为轴线,计划逐步推进沿榆横工业大道,围绕园区长途客运站建设,利用省上的200亩用地指标,初步建成波罗镇计划生育服务站,项目协调办公室,土地所、派出所等相关办事机构,不断聚集人量,发展第二集镇产业。
天色暗下来,波罗古堡焕发了与白天不同的神采。
“小时候,小伙伴儿们在凌霄塔周围玩耍。塔下方壁崖前仍站着许多等待上香的人,壁崖里便是北魏卧佛寺石窟。远处起伏的沙丘,在夕阳里明暗分明,迎光的一面像着火了一样散发金色的光辉,背光的地方幽幽暗暗。大漠之中,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没有风,烟像一根轻淼淼的柱子竖在空中。”陈伯瑞记得学堂的老师说过,这景象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老人对昔日古城的记忆。
或许多年后,在新建成的波罗镇上,陈伯瑞能找回这份乡愁。
据记载,后柳码头为古时重要的水上交通驿站,每天江面上都停泊着数十艘商船,工人们忙着装货、卸货,一艘艘商船或顺江而下,或逆江而上,到处一派繁忙景象。从千年古刹石佛寺遗址和火神庙遗址推断,早在明代以前后柳古镇已十分的繁华、兴盛。据当地老人们讲,当年后柳街上商贾汇集,买卖兴隆,沿街都是老字号的旅店、饭馆和药铺。而今,虽商船不再有,但后柳水乡却被秦岭“雪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