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古城营村附近发现了30余件石刻造像。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地区发现了数段古城墙和3座小城遗址,由此拉开了晋阳古城的考古序幕。
今年,在省、市联合考古队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共发掘罗城村东马地“北城墙”、西南城墙内的“一号建筑基址”、古城营村西夹子地等遗址面积3730平方米。特别是罗城“故唐城”考古发掘,在城墙北边界地层内还出土了大量的铜箭头及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晋阳古城考古队领队、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韩炳华称,结合考古勘探资料,此段夯土时代不早于东周,不晚于唐,其性质应与晋阳古城遗址有关,证实了夯土墙的时代不早于汉晋。
在西南城墙内的“一号建筑基址”,发现了早于唐代的北朝地层,出土有大量的瓷片和建筑砖瓦,是晋阳古城首次发现的一座完整的唐末寺院遗址,增加了对晋阳古城城市布局的认识。晋源苗圃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该建筑基址的发现为寻找晋阳古城内宫城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研究晋阳古城遗址平面布局、城市功能区划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可展示的亮点内容。
同时,在晋阳古城墓葬区遗址及宗教区遗址内也进行了考古发掘。天龙山圣寿寺西院佛教造像埋藏坑发掘出土了石刻头像16件、石刻像身约20件(大多残损严重),铁佛头24件(疑似),专家初步认定为唐宋时期物品。特别是其中一件汉白玉菩萨头像雕刻精细、面部表情端庄慈祥,堪称精品,为研究唐代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