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苏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右镇,始建于六朝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19年),距今近1500年历史。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历经很多次火灾,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江苏巡抚陈夔龙集资重建,筑钟楼、铸新钟。至宣统三年,继任巡抚程德全继续修缮,扩增大殿。寒山寺现在建筑古迹有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楼、寒拾殿、寒山拾得塑像、霜钟阁、枫桥楼、碑廊、钟楼等等。
相传,寒山寺开山祖师为寒山与拾得两位高僧。他们当初都是枫桥附近穷家无依的孩子,由枫桥边搭建茅棚之游方和尚先后加以收留。前者收留时正值严寒几近冻死,所以取名“寒山”,后者据传为忠良之后,全家被奸臣所害,为避免不测,游方和尚收留后取名“拾得”,意为拾来的孩子。后来老和尚圆寂时,给了寒山半本真经,一枝荷花,另外半本真经和一个竹编盒子给了拾得,要他们诵读真经,并各自去名山大川寻访仙人。寒山、拾得情同手足,深知师父用意要他们将真经荷(和)盒(合)为一,他们相约若干年后再回枫桥相会。后来,他们果真修成正果重回枫桥。
此后,拾得和尚东渡日本,在日本建有拾得寺;寒山则在枫桥镇上施药布施。寒山圆寂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枫桥边上建造了寺院,取名“寒山寺”。
传说中寒山和拾得是“和合二仙”,而历史上亦确有寒山、拾得二人,至于《枫桥夜泊》诗中最早提到的寒山古钟,在历代兵灾中早已失传。而于嘉靖年间所铸明钟,据传在明末时流入日本,但日本人在其国内曾大力搜寻而无所获,于是在其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日本人山田寒山精工铸成乳头铜钟两口,一口留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则赠送寒山寺,如今悬于大殿后侧东北角,高0.8米,直径0.7米。
而《枫桥夜泊》唐人所咏的那口古钟,是否真的为日本人所窃还是个谜。目前在寒山寺钟楼内的古钟,乃光绪三十二年重修时所铸。
每到除夕之夜,寒山寺浑厚深沉的108响钟声,就是传达除旧布新之意。为何要敲108下,这是根据一年12个月、24个气节、72个候(每5天为一候)而来,合计为108。而佛经上说:“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人生有108种烦恼,除夕听了108响钟声,亦就此解脱。
诗人张继,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历任官职。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安禄山叛乱,张继避乱南下苏州,孤舟夜泊古寺,万般悲情,感叹之下,写下《枫桥夜泊》七绝,名留万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情此景,实非现代人所能体会,而探讨、辩论此诗者,更是史不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