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让南京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现出来”
来源:龙虎网  作者:李冀  日期:2014/1/14
    1月13日,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首场专题议政会,围绕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推进人文都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行专题讨论。市委书记杨卫泽参加讨论,深刻阐释了对南京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的思考。市政协主席沈健,市领导项雪龙、徐宁、陈刚、刘建、邹建平等参加。南京是一座博物馆,学校的民国建筑是我的乡愁

    “有一首诗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到了第二故乡南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学校的民国建筑和大门口两边的合欢树。这就是我的乡愁。”在议政会上,当来自各个界别的委员谈到南京的各类文化遗产时,杨卫泽用一段乡愁来阐释文化遗产是南京城市的根基和文化基因。他说,记住乡愁,人们对城市就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保护和弘扬好文化遗产,就是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杨卫泽认为,南京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馆。因此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是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的一项工作。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南京人,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和领导人的职责,“我们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不做昏庸官;保护好老祖宗的遗产,对历史负责,不做败家子;保护好老天爷的惠赠,对自然负责,不断子孙路。”

    南京不缺故事,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杨卫泽说,我们的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南京不缺故事,但不善于讲故事。要以惠及百姓、贴近群众为根本理念,解读好文化遗产。要实施文化遗产解读工程,采取标志解读、网络解读、媒体解读等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的内涵全面深入解读,把藏在禁宫、地下,甚至心底里的文化传播出去,充分发挥学习、教育、娱乐功能,是对文化遗产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弘扬。

    杨卫泽说,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要使之“活起来”,贴近百姓生活,跟上时代步伐。保护不是简单的复古和维护,不是“死保”。时代在进步,人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要把文化遗产的灵魂与我们生活结合起来。“有机更新”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之“延年益寿”、免遭破坏、不会消亡,而不是“返老还童”,把古建筑变成新建筑。二是更新其内涵和功能。更新不是回到过去的年代,而是要像《威尼斯宪章》所说,“为社会公用之目的”,为现代人所用。

    南京如同一本厚书,要慢慢呈现

    “有人说我们弄一条轴线,把南京的文化表现出来。我说恐怕没人有这个本事,就算展现出来,也是很浅薄的。”杨卫泽说,南京的历史文化是一本厚厚的书,就是要让她慢慢读。不能试图用一个口号、一个元素塑造南京的文化品牌。南京的文化资源至少包括十朝文化、佛教文化、工商文化、科教文化、文学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远古文化八个系列。对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既不能碎片化,也不能以偏概全,而应该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杨卫泽特别强调了佛教文化在南京文化资源中的重要性。他说,无论是江南第一寺建初寺、千年古刹栖霞寺、达摩面壁之地,还是佛教圣物佛顶骨舍利、金陵刻经等文化资源,都造就了南京在佛教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没有佛教文化,南京的文化基因就缺了一个重要的“基因组”。要保护和弘扬南京的文化,不可不保护和弘扬好南京的佛教文化。

    “南京文化资源丰富,但我们还要有‘零资源’的意识。”杨卫泽强调,有“零资源”的意识,才有紧迫感、危机感。尤其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文化事业和企业单位,要有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自我革命意识,打破思想禁锢和利益藩篱,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推动南京文化繁荣和发展。

    市政协委员陶毅、徐凯、陈俊、许苏明、邵志坚、陈庆琳、安建龙、李兰成、朱光远、理海、赵建中、严红军先后发言。
编辑:菩提树
名称盘点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