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省级文保单位 >> 正文
罗庄城遗址发现一块留有古人手印的汉瓦
来源:中国江苏网  日期:2014/1/10

   近日,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在对罗庄城遗址进行地面调查时,意外发现一块印有两千多年前古人手印的汉瓦。手印指节清晰,手掌面积要小于现代人。深埋于泥土中的手印,两千多年后和有缘人相握在一起。

    采集地面文物

    发现手印汉瓦

    罗庄城遗址位于东海县温泉镇驻地东的罗庄村南郊,当地人称之为“后老城”,2011年12月19日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巡查并采集地面文物。

    据介绍,遗址东部因大量取土形成陡坡,从坡底水沟里采集到陶罐、陶豆的残片具有春秋时期的工艺特征,城内地表散布大量绳纹灰陶残片,经初步判断,成器时间应为汉代。

    “因为遗址表面曾出土过很多陶罐、陶瓦,发现汉瓦并不新奇。”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说,“在清理完这些汉瓦表面的泥土后,发现有一块瓦片上有一处凹痕,呈连续的波浪纹。当时我就下意识地用右手摸了摸,结果发现是五个指印,但方向相反,是左手印。”

    这块汉瓦上的手印应该是古代制砖工匠,在砖坯制成之后、烧制之前按下的。从瓦片的制作工艺可以大致断定为汉代早期,工匠为什么要在瓦上留下手印不得而知。

    手指纤细

    手印主人可能是女匠人

    如果说每个人身上有哪个地方与他人不同,那肯定非指纹莫属。记者在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看到,留有古人手印的汉瓦长28厘米、宽20厘米,可以断定为用于地面建筑的大瓦片。瓦上的手印为半个手掌,指节清晰,手指纤细,不排除是位女性工匠。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说,“汉代15岁至18岁的男性按规定要服役,剩下的女性和老弱病残当匠人的很多。在发现这块瓦的时候有位女性文保志愿者也在场,她将自己的左手放在那个手印上,两只手恰好吻合。”

    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或许手印的主人个子矮小,也可能是男性。从手印的深度来看,应该是制瓦坯的匠人无意按上去的。情况到底怎样,如今只能猜测,这位匠人没有留下名字。

    制作工艺锁定年代

    “两只手”重叠留无尽遐想

    目前,考古工作者能通过瓦片上所留痕迹,来区分它们的成型工艺。印有古人手印的瓦片使用了泥条盘筑法烧制而成。所谓泥条盘筑法,即把泥料搓成长条状,按瓦片形状盘绕、叠筑再拍打成型。

    早期泥条盘筑产品的圆度较低,水平条状痕迹明显,随着工艺的改进,条状痕迹逐渐消失。通过这些细节,我市的考古工作者可以断定这块印有古人手印的瓦片为汉代初期。

    保存在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的汉瓦手印具有很高的价值。考古人员表示,“因为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指纹留在上面了,这些指纹可能是古人在捏制瓦片时留下的。如果能搜集到各个朝代古人的指纹,把他们进行对比,就能从中寻找到人类指纹的变迁轨迹。”

    “两只手”重叠,仿佛能触到古人的温度。虽然古人的生命早在两千多年前消逝,但古人的手印留给今人无尽的遐想。

编辑:菩提树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斤拷营锟斤拷锟斤拷证锟斤拷牛锟斤拷锟紹2-20100396
锟斤拷婢拷锟斤拷锟街わ拷锟脚o拷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