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碑一段史
来源:苍梧晚报 日期:2014/1/6
透过残存的部分碑文拓片,可以从中窥探些许秘密。其中一块碑刻拓片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越发显著,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地主乡绅为缓和社会矛盾,纷纷献力献策,出资扶助。这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赣榆县的许鼎霖和灌云县的李味辛。他们承办赈务,浚河疏流,多惠及乡里,百姓感戴其德,立碑颂之。
另一块碑刻拓片讲述了民国三年12月,白宝山任海州镇守使,此后白宝山驻守海州数年,被称为“海州王”。白宝山的属下郑少卿、朱振甲、田子刚在海属地区战功赫赫,当地士民为赞颂其功绩,纷纷树碑立传。这其中的“东海子产”、“陆军少将朱公振甲壮猷”、“明远贾营长伟绩”等纪念碑便是此时的产物。
记者在布展现场了解到,每一块石碑都有一段历史。
功德碑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古到今各朝各代各种各样散落在民间的碑石,无不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特征。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自2011年开始,对全市地面石刻文物开展系统全面的排查与拓片工作。市文保所经多方搜集整理,将散落于全市各地的廉政碑刻加以梳理,并对其历史背景详加考证。
据介绍,功德碑对于碑主来说,是褒奖和颂扬,对于当时和后人则是楷模和榜样。由于这种碑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勒石镌刻功德无量,因而历代官民无不高度重视。
编辑:菩提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