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古村落照片造假为申文保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蒋隽  日期:2014/1/6
    一些古村落为了申报文保单位,将古村照片上的现代痕迹P掉。前日,在“2014年广东(花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指出现有古村落保护观念错位,重外壳轻文化习俗。

    “造假成了习惯”

    在论坛上,中山大学人类学教授邓启耀透露,广东一些古村落在申报文保单位的材料中有造假行为,例如在上报省相关部门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上,东莞某古村落的全景图,正中白瓷砖贴面的“公社食堂”(现为老人活动中心)不见了,由它两侧祠堂ps的“孪生”兄弟占据其位。

    “一些古村落在上报材料的照片中,进行修改,P掉现代的痕迹。”对于这种造假行为,他表示,“其实不造假并一定就评不上,但造假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花都古村落“空壳化”

    前日,广东省文联和民协有关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全省各地文联、民协代表近百人齐聚花都,对花都区塱头村、茶塘村等古村落进行了实地考察。花都区16个古村落,是广州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村落群,但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由于村民大量搬离空心化而成为“空壳”。

    在花都最负盛名的古村落塱头村,400多处古宅,如今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居住在其中。因为现代城市的基本公共建设并没有走古村落,老村没有现代地下排污系统,没有抽水马桶,没有路灯……缺少这些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居民当然不会选择在古村内居住。

    “没有人的古村落只是空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和邓启耀教授等都认为,“只是空壳,没有人居住的古村落不算活着。”保护古村落不单是要保存一个外壳,而是里面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

    “政府主导的保护,通常钱的最大头是花在建筑外壳修缮,在古村落生活方式的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少。”香港大学建筑学博士谭金华指出,现有古村落保护观念上的错位,“文化遗产保护意义在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当地文化遗产的认同与感动,不在于古建筑有多么华丽。”
编辑:菩提树
名称盘点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