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到大鹏新区下沙社区采访,下沙居民在天后宫里举行天后诞辰庆祝活动。一走进下沙金沙湾海滩,天后宫四周彩旗飘扬,锣鼓齐鸣,社区处处充满节日气氛,社区老少欢天喜地。此情此景,却令即将搬迁安置的许多居民顿生几多伤感:“这种场面不知明年还在不在?村民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在这里聚会吃饭?”
走近细看,两只醒狮正在庙门口起舞,鞭炮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庙前空地上摆了二十几张圆桌,桌面放满了碗筷,桌旁坐了很多老人家,正在高兴地拉家常,小孩在桌子间跑来跑去。在庙门口的平台上,架起了几口大铁锅,地上摆着各种洗好的菜,几位妇女正在忙碌地掌厨。
庙堂里摆满了苹果、寿桃、寿包等村民带来的祭拜品。一位满脸带笑、瘦小而精干的老人忙前忙后,一会叫人去这边干活,一会又找人去那边帮忙,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郭大姐”。郭大姐是土生土长的原居民,今年67岁,是这次活动的主要操办人。
郭大姐告诉记者,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鹏半岛的开发驶上快车道,下沙将被开发成国际旅游度假区。2007年,下沙正式启动搬迁,近600名原居民的下沙村整村搬迁安置至王母。根据已成的规划,搬迁后的新建居住区容貌将焕然一新,原址的许多特色风物将成为一种记忆。目前,原村房屋已全部拆除,仅剩下沙村周边的天后宫、谭公庙和水仙娘庙。这些庙宇如何处置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村民们都非常担心天后宫的命运。
郭大姐说,天后宫有多长历史谁也说不清楚,但她从小就跟着奶奶来参加仪式。每年的天后诞,村民都会自发来到天后宫搞活动。下沙村天后宫历经多次扩建才有目前的规模,它已成为下沙村民搞大型活动聚会的地方。
“给下沙村留点东西,不要让它彻底消失,让海外的村民回来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园。”美国华侨池大爷说,国外非常尊重当地的本土文化,在发展的同时能很好地保留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物。下沙村发展改造是好事,但应该保留它的一些特色。“在下沙村民的心里,这不仅仅是座庙,还是下沙村民的根,是下沙人的精神念想之地。有他们在,下沙人永远记得自己的家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干什么的。”
下沙社区工作站站长林东全告诉记者,他们之前就已经接到很多村民关于保留天后宫等庙的建议,尤其是老人们要求特别强烈。村民们都很积极配合支持政府的工作,希望改造与保留并重,工作站会积极收集村民意见并及时反映给上级部门。
推荐阅读:
苏州古村落保护法规草案修改工作启动
河北元氏千年古钟楼失修 园林计划投15万复原
深圳清代古村落沦为废品中转站
海定区逐步恢复青龙桥古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