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独栋别墅,没有水泥“森林”,这里有的是大片碧绿的稻田,青瓦白墙,四合院人家的宁静,还有小巷转角穆斯林女孩头巾的一角,在古意中流溢出的异国风情。
大理州永平县城南端,博南古道上最大的回族村——曲硐,作为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和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多种文化在这里得到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主,融合农耕文化、马帮文化、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多元文化。
从古到今,曲硐有喧嚣,有繁荣,却从不浓墨重彩。淡蓝的天,灰青色的屋顶,朴素的热情,别致的美食……
2010年,曲硐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曲硐被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村保护欲发展试点项目”进行扶持建设。
两年过去了,来到曲硐,你也许觉得进行的是一次“若如初见”的旅行,然而村子却是变化了和变化着。
曲硐的三个“标签”
“曲硐氤氲化,涓涓涌洁泉。方塘常有热,勺水胜人煎……”这是民国时期一位文化人对曲硐温泉的赞叹。
由于温泉地处博南古道的必经要塞,因而开发较早。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其《游记》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温泉当平畴之中……门有卖浆者,不比他池在荒野也。余先酌而入浴,其汤不热而温,不停而流,不深而浅,可卧浴也……”由此可见,曲硐温泉远在明代便已盛名远播。
如今,曲硐地热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为更多的来客提供一处休闲放松之地。
曲硐回族文化城的标志性建筑物——清真寺坐落于村中的小狮山顶,占地总面积近77亩,总投资约1800万元,按照原清真古寺的轴线文脉向后延续展开,形成以礼拜大殿为中心,其他设施呈放射性布局的结构形态。
如今曲硐清真大寺礼拜殿已成为云南三大清真寺之一。在这里,可以俯瞰永平以瓦顶为主要特征的民居群落。也可以穿梭于曲硐古清真寺里观赏门楼、叫拜楼、礼拜殿,感受清真寺建筑的古雅、端庄。
在大理,以永平的饮食最有特色,黄焖鸡、大块鸡、泡辣子、泡大蒜、香菇豆豉、杉阳腌腊菜等特色饮食在全省独树一帜。
而曲硐回族风味则以其传统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餐饮,如腊鹅、鹅肝、牛肉凉片、香牛脚、黄焖羊肉、凉鸡、木瓜鸡等,深受人们青睐。
从元朝至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让曲硐保持住了最本真的“味道”。同时,作为集散地,也成就了曲硐人的经商“传奇”。
四张“牌”与“原味”扶持
“‘少数民族特色村保护欲发展试点项目’是曲硐发展的一个契机,在扶持过程中,我们注重回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开发建设相结合,以古村落保护为重点,围绕特色民居保护改造、特色产业培育、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开展特色村寨建设”。永平县民宗局局长曹学智说。
这就是建设“特色曲硐”的原则之一,在不改变古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扶持——“原味”扶持。数据显示,项目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曲硐回族文化城建设,完成北门古道路任远街青石板铺筑、民族文化广场、小狮山山门、特色民居改造等一大批建设工程。
“曲硐回族特色村寨工程完成后,我们将继续借助统筹城乡发展的契机,着力打好四张牌,加快富裕文明幸福新曲硐的建设步伐”。曹学智说。
美食牌,建设曲硐清真美食街。
油香、腊鹅、牛干巴、清真卤腐等都是曲硐的特色食品。其饮食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风味名扬省内。
物流牌,把曲硐建设为滇西物流重镇。
永平位于大理、保山、怒江三个地州交界,而曲硐又作为320国道、大保高速,以及在建的大瑞铁路交汇处,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上村民善于经商,使得大量农副产品在这里汇集,有成为滇西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先天优势。
旅游牌,建成滇西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小镇。
一年一度的回族传统节日和清秀典雅的民族服饰展现出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村民特殊的生活习俗代代相传。
市场牌,努力把曲硐建成中国核桃加工营销第一村。
曲硐是个不产核桃的村子,却由于村民的经营,成为云南省最大的核桃集散基地,通过成立协会专业营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
每到核桃收购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户客商就早早地到曲硐。由近700户农民会员组成的专业营销队伍,把大理、保山、怒江、德宏、临沧等州市的核桃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曲硐,再通过这些客商销往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浙江、武汉等地。
2010年,曲硐核桃交易产值达到了8亿元。如今,这个近7200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的村子,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5000元。围绕回族历史文化、传统民居、伊斯兰建筑风格、古村落保护等,使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互支撑,曲硐的“原味”扶持还在继续。
推荐阅读:
攀枝花新发现11处古文物点
玉林高山村和萝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黄山徽州区西溪南古村落保护“春意盎然”
励小捷:文物利用 讲究适可而止